经济学永远不可能成为自然科学,因此很多问题也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只能靠时间慢慢来验证。

“预测”源于人类对安全的本能需要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现今却成为复杂经济学平民化后的“显学”。各路经济学人扮演着或先知或占星术者的角色,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北方网财经频道在耐心关注了十三年全球经济运行和微观市场变化后惊人地发现:一系列主流预测和市场共识正在陷入误区,甚至变成与现实严重背离的宏观“谎言”。我们衷心希望,这些“错误预测”源于学者的认知狭隘而非利益代言,否则其心可诛。

敝频道的忠实读者,大多是赚钱不易的升斗小民,一旦盲从,就血本无归。故编者发偌大愿力,在汗牛充栋的故纸堆中搜集旧时“错判”,并与现今对照,直斥其非。希望读者在识别和参悟这些“错误”的同时,能够放下浮躁、认清现实并读懂形势。

1.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拉动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35%。”——2007年3月16日 四川在线

2. 清华大学女教授杨燕绥在回应“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那这15年怎么办?”的问题时称:“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参加社会服务,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多好!”——2013年9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3.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2012年7月19日 《信息时报》

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2007年11月27日 《郑州晚报》

5.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房地产没有泡沫,因为离婚、包二奶都要房。未婚同居刺激了购房需求。”——2011年4月22日 《解放日报》

6.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2007年10月13日 《新周刊》

7. 瑰石顾问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应将属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平均分发给中国的人民。这些股票大约价值每人4000元人民币。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这些钱相当于三年的收入。”——2009年1月08日《新快报》


人物小传

这七位经济学家不是在企业担任要职,就是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经济研究领军人物。他们其中的大多数,常年在媒体上曝光,对于他们的名字,可以说大家丝毫也不陌生。

近来,一些经济学者不时围绕房价、养老等当今社会敏感的热点问题发出雷人之语,惊愕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学者为何好发雷人之语?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为个人出名,所以在公众关心的问题上出狂言,能引起大家关注,搏人眼球;二是有些专家学者疏于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只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三是某些专家被利益集团利用,在某些时候充当了它们的代言人。

给投资者留一片干净的天空

学术讲究“百家争鸣”,因此出现各种言论很正常。但专家学者不比普通人,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更由于其话语传播影响力非同一般,因此有可能左右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言论准确还好,一旦言论不当则会误导大众,甚至扰乱市场秩序。专家学者们应该以公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尽量符合事实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否则,只会被公众笑话,最后落得毫无权威可言。[点击阅读全文]

——网友“病毒离远点”

手拉手思密达:
有时经济确实跟民生不是一回事。
青生1979:
有些人不只是没良心了,简直是没底线!
shifeitu:
这里面有几位算是“狂言派”了,比如董藩,不知道他的话都经过大脑了吗?
怪马2014:
有时觉得这种学者作为学术界的点缀,还挺有意思的...
2014bottom:
专家们可能也有脑袋一热的时候吧,看他们说的这些话简直不像正常人的想法。

曹凤岐,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证券和股份经济。2008年1月,曹凤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8年中国股市牛市格局不会改变”;2009年初,他表示“上半年不能指望股市会有好的表现”;2010年,曹凤岐又预测“中国股市2010年走向或比2009年好”。事实上,以上预测均被证实有误。欢迎针对曹凤岐发表评论。 >>>点击进入

北方网财经频道出品

栏目联系电话:022-23601782-8045


Copyright (C) 2000-201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