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三大评级机构无一例外地给予美国国际集团及其金融衍生产品“AAA”的最高评级。标普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前一个月维持对其“A”的信用,标普分析师Scott Sprinzen甚至表示“雷曼兄弟的流动性令人满意,预计其不会破产。”。——2011年8月15日 国际经济时报
事实上,标普此类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之前,标普就一直将其列为“投资级”,而在安然即将爆发危机的前4天,却突然将其评级连降三级跌至“投机级”,进而直接引发安然的破产。——2011年8月13日 《齐鲁晚报》
2. 2011年4月18日,标普降低美国的信用评级前景,并指出在未来两年内,至少有三分之一机会调低美国的评级。标普突然间的“正义”,究竟是希望挽回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丧失的信誉,还是另有阴谋存在?
也许,还是后者占的比重更大一些。因为,标普此次行为虽然可归之为金融危机后的一次深刻反省,但实际上却起到了帮助美国政府达到降低美元汇率的目的,从长远看也有利于美国及时解决债务问题,促使美国政府尽快制定出一份可信的赤字削减计划,改善财政状况使美国国库及时恢复正常。——2011年4月20日 《证券时报》
3. 2011年8月5日,标普将美国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这是现代历史上美国政府信用评级首次被下调。然而,此次下调很可能是一场美国政商勾结的“阴谋”。
截至2011年5月,美国公共债务达14.3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持有4.45万亿美元,占比31%,这意味着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都被捆绑在美债的“战车”上。随着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美国至少可以向世界各国“赖账”8000亿美元-12000亿美元。此外,也有利于美国的出口。——2011年8月10日 《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