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金融相比于磁条卡,金融IC卡由于采用了非对称式密钥安全体系,使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多卡合一’成为可能,既方便了持卡人,又避免了资源浪费。上海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尚建立认为,从长远来看,金融IC卡替代磁条卡是银行卡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改造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POS机收单领域,而原来未部署银行卡受理终端但适合于小额非接快速支付的领域开发力度还很不够,比如存车场、菜市场等。
存量银行卡全方位迁移
记者:上海银行天津分行金融IC卡推进工作进展如何?
尚建立:上海银行总行非常重视金融IC卡推广工作。在系统建设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去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金融IC借记卡,下半年在上海地区发行了购物主题IC贷记卡。在制度建设上,总行去年制定下发了《上海银行个人金融IC借记卡管理办法(2012年版)》《上海银行IC信用卡管理办法》《上海银行IC信用卡柜面业务操作办法(试行)》,为金融IC卡业务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样,上海银行天津分行也十分重视金融IC卡推广工作。作为一家已在天津落户五年、已开设有10家网点、已拥有近20万银行卡客户的城商银行分行,我们既已具有发展金融IC卡一定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即存量银行卡客户从磁条卡向IC卡的转化工作量相对较小。我们更多地将金融IC卡的推广工作看作是一次难得的银行卡发展机遇。相较于磁条银行卡的发展历史,这次金融IC卡的发展各个银行的起点是一样的,就看谁能抢得先机了。因而,我们积极落实人民银行和总行在推广使用金融IC卡方面的各项要求,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一方面力争提前完成存量磁条卡向金融IC卡的转化工作,另一方面研究创新性金融IC卡产品,并加大对增量银行卡持卡人的金融IC卡推广工作。
受理环境改造全面完成
记者:作为动手比较早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在金融IC卡领域有哪些优势?
尚建立:从总行层面来讲,在产品市场推广上,去年开展了“上海银行银联IC卡,全家便利店好礼轻松享”“刷上海购物卡,好礼随芯享”“刷上海银行IC借记卡,汉堡王买一送一”“刷上海银行IC借记卡,买菜享9折优惠”等多项针对我行IC借记卡及IC信用卡客户的营销活动。在宣传上,总行精心组织安排,动员各辖属分支行员工切实做好对我行个人客户(特别是活动期间在我行柜面零星申请办理银行IC借记卡的客户)金融IC卡基础知识及相关优惠活动的宣传,通过营业网点的台牌、折页、LED滚动屏、短信、银行网站等渠道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推广。总行还不断拓展金融IC卡行业应用领域,加大行业应用拓展力度,积极探索实施金融IC卡在社保、手机支付、通信、交通、大型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在金融IC卡行业应用方面实现新突破。
记者:就天津地区而言,受理环境改造是否已如期完成?
尚建立:去年我们完成了天津地区所有柜面终端、ATM机和POS机的改造,使这些设备均可受理金融IC卡,完善了受理环境。同时,为了顺利推广金融IC卡,我们还加强了对内外部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内,从柜面人员到客户经理到管理人员,我们进行了专门培训,确保大家都能了解金融IC卡并熟练办理相关业务;对外,我们上门对收单商户的收银员进行了POS机受理金融IC卡的培训,使她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操作。另外,分行也在积极探索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目前我们正在与具有小额快速支付需求的行业客户接洽,希望进一步拓展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并发行联名IC卡。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银联天津分公司、银联商务天津分公司、一卡通公司签订《金融IC卡应用预付卡规范多边框架协议》,实现了金融IC卡和城通卡之间的受理资源互换,目前,我行正在配合相关方面进行受理环境的改造测试,不久的将来,我行发行的金融IC卡将会成为首批能在公共交通领域使用的银行卡。
力争本地IC卡产品有所突破
记者:上海银行的特色IC卡产品是否会在天津推广?
尚建立:去年,总行发行了我行第一款金融IC信用卡——上海购物主题IC卡。持有此卡的持卡人既可以尊享上海多家知名商户VIP会员礼遇,还可以在带有银联闪付标识的自助售卖机、停车场、便利店、菜市场等小额支付领域使用,真正实现了“一卡多用”。下一步,天津分行将力争将这款产品的服务功能延伸到天津,进而推广其在天津的发行与使用,同时,我们还在加快研究天津属地化的特色IC卡产品,力争早日实现发卡突破。
记者:金融IC卡工作拓展过程中,希望有关部门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
尚建立:现在,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改造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POS机收单领域,而原来未部署银行卡受理终端但适合于小额非接快速支付的领域开发力度还很不够,比如存车场、菜市场等。这里既有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行业方认知不足的问题,也有设备投入、系统改造、手续费支出等费用问题,希望有关各方加强协调和补贴力度,推动相关领域的受理改造,填补银行卡支付的空白。另外,在“多卡合一”的行业应用整合方面,希望有关方面一是完善业务技术标准,增强通用性,二是协调行业利益,打通壁垒,实现共赢。记者戎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