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协同创新效率
有多高?
我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非国有企业调查数据。该调查项目组与被调查省份的统计部门或相关部门合作,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方式,对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信息建设、发展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全面细致调查。调查开始于2006年7月,2006年12月结束,共计发放问卷677份,收回653份。经整理,有效问卷632份。这项调查主要在北京、四川、贵州三省市进行,其他省市仅发放了少量问卷。调查涉及的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由于企业产品创新和模仿行为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部门,我们的研究从调查数据库中剔除了其他产业部门,只选择了351个制造业数据样本。从351个样本的产品开发模式来看,有243家企业采用了独立创新模式,占样本数量的69%;有38家企业采用了创新模式,占样本数量的11%;采用模仿的企业有32家,占样本数量的9%;采用产品委托加工方式的企业有38家,占样本数量的11%。
显然,根据这些观测样本,独立创新是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
我们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分析、比较三种产品开发模式的效率效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考察技术非效率的决定因素,而且可以显性地计算出各观测单元的技术效率。运用FRONTIER软件得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素中,独立创新、协同创新和模仿的系数估计值均为负数,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相对于产品委托加工方式而言,三种类型的产品开发模式对技术非效率均具有显著负影响,或者说它们对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影响。从系数估计值的大小还可以发现,三种产品开发模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巨大差异:协同创新对技术效率的正影响作用最大,模仿次之,而独立创新对技术效率的正影响程度最小。
考虑到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企业效率,因此我们采取逐次加入控制变量的逐步回归法来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是,在综合考虑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产品市场范围、地区差异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发现,协同创新企业的技术效率最高,模仿企业的技术效率其次,独立创新企业的技术效率再次。协同创新、模仿和独立创新三种类型企业的效率分别比委托加工企业的效率高出约22%至23%、12%至13%、11%至12%。
根据不同模型计算出的效率均值仅有较小差别。这一估算结果是比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