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2年8月15日,苏宁电器与京东商城之间的电商大战骤然打响,有人诙谐地称之为“苏东大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大公司的对决很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一直以低调著称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也高调闯入了公众的视线。
外圆而内方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这是《史记》中的一段话。
拿它来评价张近东,恰恰合适。
张近东庄重的外表和略带沙哑的嗓音,往往给人以沉稳内敛的印象。业内人士评价张近东:“坚韧执著,低调实在,非常有亲和力。”
低调更是成了业界所熟知的关键词,似乎这个词就是专门为他而设的。
对此,张近东并不否认:“我们是保守的,我们讲稳健实际上就是要保守地管理和经营。”
当然,张近东也指出:“保守不等于落后,就像一个巨人的脚步,不迈则已,迈出去就是震动山河的效果。”
这句话,恰好印证了他是个外圆内方的人。
一方面,张近东能够隐忍处事;另一方面,他又有着一颗永不安分的心。
1984年,张近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供职于南京鼓楼区工业公司。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能够有这样一个铁饭碗,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清闲日子,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在张近东的心中,这仅是他生活的一个阶段。
1989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至少在商界,有两个赫赫有名的大鳄几乎同时下海。
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叫史玉柱,他成就了巨人集团;另一个人就是张近东,他一手打造了苏宁电器,并让苏宁的名字唱响了大江南北。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如果当时张近东一直“圆”下去,可能他的生活现在也会很好,但绝不会有今日叱咤风云的辉煌。
张近东相时而动,事实证明,他的“方”着实恰到好处。
但更多时候,张近东是低调的,尤其在为人处事方面。
下海的第一年,张近东获得的纯利润就有了1000万元。1991年,张近东出差深圳时,席间一位供应商对他说:“现在百万富翁不稀罕,深圳已有千万富翁啦。”
张近东后来坦言,他当时并没有作声,心里却乐不可支,还默默地多喝了两杯酒。因为,他早已是千万富翁了。
可见,在为人处事上,张近东一向秉承着低调的原则。
1993年春夏之交,南京的“空调大战”全面爆发,苏宁面对的是南京八大国有商场的联手封杀。
八大商场甚至放出狠话,宣称八家将统一采购,如果谁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部不销售该产品。
这可以说是中国商界第一次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场正面碰撞。
换作别人,可能早已拍案而起。张近东却并没有为此大动肝火,反倒主动向八大商场递上了宴请的邀约。
在苏宁举办的三洋空调代理会上,张近东好心好意请来八大国有商家的领导一起吃饭,但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这些人竟然齐刷刷地站起来全都拂袖而去。
如此场景,也着实有些出乎张近东的意料。但这无疑是“八大航母”对苏宁这个“小舢板”的公然示威。
也罢,既然对方不领情,那么张近东也就彻底收起了自己“圆”的一面,将骨子里拼杀疆场的狠劲一股脑地使了出来。
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这三张王牌,苏宁不但没有在交火中败下阵来,反而节节取胜。
最终,苏宁电器当年实现销售3亿元,摘取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桂冠。像这样的事例在张近东的身上还有很多。
张近东很少面对媒体与公众。即便有,也是偶尔为之,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低调谦逊的姿态。
接近苏宁的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张近东不仅自己低调,对身边的人要求也非常之高。与国美多年针锋相对的争斗中,张近东严禁手下人“议论别人家的事”。
但在“圆”的背后,张近东血液里流淌着滚烫的奋斗热情,对事业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让他一刻也不曾停歇。
张近东,外圆而内方,低调姿态难掩其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