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东盟国家具有原料产品资源优势。如橡胶、木薯、棕榈油、热带水果等,都是中国有需求并大量进口的产品。同时还有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在电子、原料产品加工、木制品、藤制品、珠宝设计制作以及服务业等方面,有技术和经验优势。同时,东盟国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此外,东盟国家在矿产、木材、海洋、渔业等方面的资源自用有余,东盟国家所处地理位置对中国来说是出海口,对欧美、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则是进入中国的桥梁。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进程中,东盟国家最易成为经贸活跃区。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大部分国家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共同面临着市场待开发、产业待调整、基础设施待建设、科技水平待提高的发展需求。中国与东盟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的相似性以及双方所具有的互补优势,为双方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和实现快速发展提出了合作共赢的要求。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投资,不仅创造就业,增加税收,而且填补了当地技术和行业空白,延长了产业链。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拥有资金、技术优势,利用东盟国家丰富的资源进行就地加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自贸区是合作共赢典范
高文宽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合作共赢的典范,双方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式、多渠道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如双边贸易合作,可通过互办展会的方式,拓宽市场,结交贸易伙伴,加深生产商和经销代理商的合作,以延长跨国销售的市场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又如双向投资,可通过相互参股、兼并的方式使小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在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再如旅游服务合作,可延长服务链条,降低服务成本等。
面对东盟2015年建成经济共同体,以及10+3自贸区的机遇,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会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记者李予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