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去年爆发的利比亚动荡给中资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包括中建公司、中铁公司、华为、中兴等在内的中资企业总损失额达数百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损失提醒我们,中国应全方位评估对外投资风险,并适当重估全球化布局以最大限度降低海外投资风险。
中兴公司副总裁、北非区总经理陈杰文对新华社记者说,以利比亚为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扎堆现象,这无疑导致风险集中,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更大。对此政府应建立调控机制,合理引导企业,特别是统筹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扩张。
还有专家建议,国内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应根据政治风险程度来选择投资方式,例如在法制不完备、社会不安定或存在潜在重大政治冲突的国家,应优先考虑第三方参股等方案。
制定更长远、更本土化的投资策略
除了全面评估风险、调整投资布局之外,中资企业如何趋利避害,还涉及许多具体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首先是制定合理、长远的产业投资策略。埃及泰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韩瑞华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企业想要避免安全风险,除了应了解当地法律,做到合法合理经商外,更重要的是中资企业投资应符合当地国情和投资现状,要立足长远,并随着驻在国国情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其次是应加快企业本土化战略。中资企业在给当地带去投资并贡献税收的同时,未来应更重视带动当地就业,加快企业本土化战略。韩瑞华说,中资企业应培养外籍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员工和企业利益融为一体,使他们能够更自觉地维护企业利益。
应看到,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加强和当地政府居民沟通、强化安保等措施无疑将有助于减少中资企业在海外面临的风险。此外,中资企业应全盘评估风险、调整投资布局、制定更合理、更本土化的产业投资策略,努力从根本上减少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外部风险。(综合新华社驻开罗记者田栋栋、驻拉各斯记者曹凯、李怀林、驻萨那记者刘万利、商英侠、驻伊斯兰堡记者贾瀚龙、殷夏报道)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