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银行业暴利超过烟草石油的消息,把去年赚得盆满钵溢的银行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业内人士估计,2011年全年,商业银行的利润将超过1万亿元,人均利润超过40万元。学者们指出,息差过大是银行业暴利的主因;而普通储户们则抱怨这么能赚钱的银行在各种服务费、手续费之类的“蝇头小利”上也不肯放松。在众多对银行暴利的批评声中,有专家提出了存款“单边加息”的观点。
专家算账
“收窄银行盈利,肯定触动多人利益,大家都没动力去做”
“目前我国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采取单边加息,就是在贷款利率不动的情况下,提高银行的存款基准利率。而贷款利率不动,就能够减少银行由于利差导致的收入过高和利润过高。”
“单边加息”听上去很让人心动,只是,银行业愿意吗?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的银行盈利比较高,现在谈要适度收窄,那么有几种办法。我们做个测算,一种就是单边加存款利息,加1%左右,一种是加存款利息0.5%同时降贷款利率0.5%,第三种就是单纯的降贷款利率。总之目的都是让银行的盈利变窄一些,银行的盈利变少了,就可以让利益分配得更为均衡。这样的几种方法,基本都会让银行的利润降低三千亿到四千亿。
不过,这并不是金融业改革的目标,最终我们是要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但因为利率市场化一夜间很难完成,所以我们建议可以先做这件事。
让银行主动去提高存款利率或者降低贷款利率,同样很难一蹴而就。事实上银行业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局面,因为现在银行的存贷差很大,盈利非常高。银行的考核体系乃至银行职工的个人收入,都与存贷款盈利挂钩。收窄银行盈利,肯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就算你总行想降,分行都不会干,大家都没有动力去这么做。所以政府就应该先动起来,从行政力量上参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缓慢推动这个事。
批注——双向垄断
@鲁桂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银行业暴利是因其双向垄断,作为垄断存款机构,有动机和能力压低存款利率掠夺存款人;作为垄断贷款人,有动机和能力提高贷款利率掠夺借款人。中国的存贷款利差,是全世界最高的。
员工报账
“最近两年工资确实涨不少,有点不好意思说”
在2011年年底的一次论坛上,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致辞的开场白中提到,和企业相比,银行业“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一提到银行业的丰厚利润,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银行员工“传说中”的高薪酬高福利。在此次采访中,的确有银行员工直言“今年涨工资涨得挺多,有点不好意思说”,和洪崎行长的话相映成趣。那么,对于银行业的暴利现象,他们怎么看呢?
于明乐(化名,某商业银行总行工作人员):
那行长说的话,我还真没关注过。不过他说不好意思说,真是有点道道。我们单位内部也下过通知,不允许员工晒工资。听说去年有个同事因为晒工资,居然被调了岗位,给下放了,也许领导觉得他太张扬了吧!
要说我们工资很高,我觉得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像我这种工作七八年、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职位,一年下来也就20多万,听起来好像挺多。但说实话,如果我去其他企业,还干我这摊事,一样能拿到这么多钱。不过这几年银行都上市了,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确实很快。就拿去年说吧,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涨了工资,涨得少的也涨了30%多,多的可能有50%。要说上调的幅度确实很大,这让不明就里的人一听,肯定又得说我们腐败,可我们这几年就涨了这么一次工资啊!而且我们的工作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光鲜,经常要出差,甚至在北京也要搞“封闭”,天天晚上9点回家,一搞就几个月,没有加班费,我身边的同事有不少叫苦的。
我觉得银行利润高是事实,但大家不应该把思路集中在把银行的利润压下来,应该是银行怎么把利润用好。如果银行把利润都用在刀刃上,企业越做越大,本来就无可厚非啊。哪个企业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