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傅成玉的信仰 再谈国企改革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企业家 作者:尹一杰 周夫荣 编辑:徐林轩 2016-09-01 09:41:26

内容提要:当市场经济与体制形成扭曲力场时,掌管一家国有企业就如在薄冰上跳舞。傅成玉无疑是央企高管中的一个“另类”,而他的“另类”似乎很难复制。

  再谈国企改革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围绕国企改革的争议与尝试就从未间断。相比长于理论的学术界人士,在现实操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国企高管往往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

  从朝阳门北大街25号到同一条街的22号,步行只需5分钟,但对于傅成玉来说,他跨越的不仅仅是空间距离。

  “到了中石化,我觉得原来我都是在乡镇企业工作啊。”傅成玉半开玩笑地说。

  在中海油期间,员工数量从3万增长到了8万时,傅成玉已然觉得人员数量过多。离开中海油前,他和接任者说:我在中海油有几个地方没做好,你要一一注意。其中之一就是人员扩张太快,不能再走这条路。

  但调任中石化后,傅成玉才发现,相比中石化的体量,中海油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人员总数,都是小巫见大巫。

  “我过去不知道什么是大企业,我觉得中海油挺大,可是中石化员工的零头都不止8万人。”傅成玉说。

  经营规模更不可同日而语。彼时,中海油的销售规模是5000亿,傅成玉笑着说:“我觉得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人家这里近2.4万亿。”傅成玉在任期间,中石化的经营规模最高达2.9万亿。

  “还有一点,过去我不知道当国企领导人什么是幸福,到中石化才知道在中海油工作很幸福,我所有的精力就是抓企业改革和发展。在中海油,我一年能接到几封告状信就算不少了,哪有人来上访、静坐?结果到中石化,维稳办要给我汇报工作,我说企业怎么还有维稳办呢?不理解,后来过一段时间,我们大门口就有人静坐了。”傅成玉说。

  作为央企大员,傅成玉对上一轮的国企改革并不陌生,但让他未曾预料的是,履新中石化后,他推行的改革政策让他对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傅成玉到任中石化后,几乎每年每个月都有中石化员工到北京上访,或到中石化集团门口静坐。除此以外,子公司发生围堵当地总部的情况也层出不穷。

  ‘

  2012年,河南一个局级单位的一大群人一年中第三次把河南石油管理局给团团包围。对于这起群体事件,下面基层单位上报称是一般性的小事件,中石化维稳办收集资料和照片也称,“这是个两三百人的一个事件。”

  随后,傅成玉亲自上网核实,“看网上的照片不像二三百人,至少有上千人。”他知道基层怕担责,没有追究瞒报。傅成玉不听下属汇报,决定亲自去趟河南。

  傅成玉下基层处理群体性问题的意愿被很多高管劝阻。他们说,这种大型事件不好处理,而且一把手过去了,万一闹事不好收场。傅成玉力排众议,当年11月,他来到河南油田。

  傅成玉晚上到河南,连夜去了员工宿舍。

  “他们住在上世纪建的筒子楼里,几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厕所,条件很差。”傅成玉回忆当时所见,一双大手在空中描摹着场景。

  傅说,他见了上访专业户和意见领袖,听取他们的意见,共30来个,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因为积极参与的员工人数太多,他们找了一个会场,设主会场和分会场,让大家都有机会了解和表达想法。傅告诉他们,这次要搞改革,但一个人都不会裁,而且保证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提升。

  河南一行傅成玉有心理准备,“可能员工会骂人,甚至有不理性的举动”,他主要以听为主,听完后表态。

  傅成玉听完后对上访群众说:我原本以为是稳定问题,今天来了才知道这不是稳定问题,而是民生问题,你们的生活太困难了,如果我生活也这么困难,我上访的次数比你们还多。在会场攒动的人群中,傅成玉说,作为企业领导人,我的工作没做好,虽然制度国家10年前就制定了,但没落实好,既然制度本身不存在问题,你们不要上访了,我替你们上访。

  彼时正值年尾,傅成玉承诺春节前给上访群众答复,“我不敢保证我能做多少,但我会向他们报告我做了什么。”傅离开时,几个60多岁的老太太向他九十度鞠躬,他说心里五味陈杂。

  与职工谈完话后,第二天傅成玉找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希望与河南省一起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给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我找河南省的领导商量,这些人既是河南的人民,也是企业的员工,都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为改革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帮我把棚户区改造好,花在他们身上的钱,我用增加税收留给你。”傅成玉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解决新时期的改革问题。

  傅成玉的提议得到了河南省政府的支持,当即做了部署,改造2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

  在国企任职多年,傅成玉深知国企对员工的意义。人员安置,是企业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这个很多国企领导人回避的话题,傅成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探索。

  在今年的两会上,傅成玉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中国社会未富先老,养老和老龄化社会问题已摆在面前。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养老问题其实更有必要研究。

  傅成玉直言不讳地说:国有企业特别像中石化这样的央企,说有些员工的基本养老并没覆盖大家可能不相信。中石化现在在职职工106万人,不在职但还需要继续管的有94万人。这些人,包括离退休的基本医疗保险都能覆盖。但之外,中石化历次改革都留下没处理完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分流办社会群体、大集体群体、农民工群体,还有协解的部分员工,加在一起近50万人。这些人总体比较困难,加上有些人的身份认定不在国家正式职工范围内,所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未全部覆盖,现在应尽早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第一,这是民生问题,第二,也让企业的改革很难进行。中石化办社会有18个比较大的社区,小到4万人大到44万人,社区内的所有市政建设都要企业承担,企业能力有限,而且不能自己制定政策,推动改革很困难。

  而对于上一轮国企改革实施的员工“分流”、买断工龄等制度,与他的交谈过程中,傅成玉连说了三遍:“人是宝贵资源,不是包袱。”

  “现在很多去产能,都有解决富余人员的问题,不能简单下岗。中国产业工人不能简单走西方的裁员模式,其社会保障、文化传统等都不一样。要根据地区,根据企业不同情况设置不同方案,但原则是要有出路,基本生活有保障,有了这个,怎么改革都稳定了。”傅成玉说。

  傅成玉以世界上一些同等规模的公司与中石化进行横向对比,前者的用工量可能只需10万人,“这就给国有企业提出了两难问题:用这么多人,人工成本过大,不用的话,他们的就业生存又难以保障,怎么办?”

  在他看来,这需要企业通过创新的方式,竞争的手段,把富余的人员显现化,给这些“多出来”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用来发展新的产业。

  傅成玉坚持两个观点:“第一,员工是资源,不是包袱。第二,员工是企业改革的主体,不是被改革对象。主人翁就是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成包袱了,他们要背负沉重的精神和生活压力,这样不行。”

  2001年,中海油上市时,设计了一条独特的路线。

  彼时,中海油共有3万名员工,但企业把92%的资产拿出去上市,只用了40%的人。由此,剩下了8%的资产匹配的则是60%的人,近2万人。很多员工对此不理解,认为优质资产都已注入上市公司,剩下的人怎么办?傅成玉接手中海油后就给非上市公司员工吃了颗定心丸,保证不裁人、不降级、收入不变。

  “这近2万名员工一起坐下拿方案,60%的人用8%的资产发展到什么程度?有时候开玩笑说,你要不好好干,我就让你到上市公司去。非上市业务不比上市的发展得差。而看似多余的60%的人,没有一个下岗待业的。”傅成玉说。

  “这些人是功臣。”傅成玉强调,公司的财富是他们一起创造的,结果质量好的被少部分人拿走了,这是组织安排的。他们承担了改革的压力,支持了改革,功臣是不该受虐待和委屈的,“所以我要求上市公司,如果非上市公司的人发展不好,你的工资也不能涨,你得扶持它,给它创造条件。”

  人和债,是国企改革两大关键问题。对于当前绝大多数国企以分流形式解决人多的问题,傅成玉说,国情非常重要,我国追求的目标是要让人们共同富裕。在某个阶段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些牺牲,但是要有基本保障,“不能像过去那种买断,买断其实教训很大,其实是买不断,他们生活不下去了,还是会回来,企业还是会管。”

  傅成玉曾给国务院高层写了一份报告,算了一笔账。他分析说,十年前被买断工龄的人,能拿到一定金额的补偿款。这些工人之所以愿意,是因为当时工资2000块钱,他拿补偿款,相比之下是很大一笔钱。与自由职业者相比,后者要自己交劳动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而且没有稳固的收入。那个时候,一年各种保险费用不过200-500块钱,不同省份标准不一样,相差不大。

  但十年后,那些钱迅速贬值,工人工资大幅上涨,现在一个工人的平均成本达七八万,包括培训费、个人保险、各种福利等。“按一个月工资3000块钱来算,一年3.6万,如果我给你一笔补偿款你能够坚持几年呢?但是他们已经撑了十多年了。”

  然而相比之下,在全国范围内,石油系统买断工龄付给员工的钱已经算是最为可观的。

  为了得到事实数据,2012年,傅成玉还专门做了一个调查。他发现,现在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也在大涨,最低的省份一年要交6800元,上海最高,一年1.1万元。

  “人是最大的资源,中国要把人当包袱,以后一定没前途。”傅成玉一再强调国企改革中“人”的因素,他说,13亿多人口是我们未来在世界上最大的竞争力。

  在傅成玉的国企治理思想中,其核心似乎是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寻找一种他个人自创式的平衡。他说,一味照搬西方模式不可取,将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并且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是他为之努力的方向。但在他之前,尚未有人真正成功。

  “过去没有人有经验,所以我才想探索。”傅成玉说。

  与傅成玉的交谈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他熟稔于现代企业治理的规则,却也深知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症结和边际风险。他的话语体系有时像一个深谙中国国情的政府官员,有时又像一个富有冒险、创新特质的饱受市场锤炼的企业家。他可以在这两种语境里自由穿梭,调整视角,并且给出他自己的答案。

  他黝黑的脸,时常浮现出两种不同的表情。

  “在现有体制内,你是一个矛盾体,在企业管理上你像一个企业家,但本质上你依然是一个官员,你怎么解决这种内在冲突?”

  傅成玉沉默一阵,说:“我的信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