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记者日前从财政部获悉,原计划2001年年底实行的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交易业务将有望在“两会”之后推出试点。这意味着,居民个人到银行柜台炒国债已指日可待。
目前我国国债发行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商业银行柜台销售不能流通转让的凭证式国债,二是证券交易所发行记账式国债,居民须开立证券或者基金账户才能到证券经营机构的营业网点购买;三是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来发行,主要面向会员机构。在这三种情况下,个人国债投资还主要通过凭证式国债完成,品种有限,不能流通,无法满足居民的需要。从本月10日起,2002年凭证式一期国债与广大投资者见面,各地销售网点都出现了比较火爆的购买场面,但业内人士此前预测的银行柜台交易业务却没有同时启动,令得市场上对于尽快终结债券市场分割局面的呼声再次高涨。
对此,财政部国库支付局国债发行与兑付处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改进国债发行方式,促进老百姓购买可流通国债,有关方面请示国务院同意,准备在商业银行柜台网点进行记账式国债交易和销售的试点。经过整个系统的联合调试和测试,现已基本准备就绪,有望在“两会”结束以后适当的时候进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交易的销售试点。
记者还进一步了解到,国债柜台交易将由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率先试点。各行在其各分支机构的所有交易柜台实行统一报价,但不同的银行对同一期国债的报价可能不同。
有关专家认为,国债柜台交易业务的开办,将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重要的投资渠道。以往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凭证式国债不能流通变现,只能单向地提前支取,流动性较差,而实行柜台交易后,投资者所持有的记账式国债能够通过银行柜台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从中赚取利息差或及时变现,同时,可投资的债券的种类和数量也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