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密集会见外企高管 充分释放引资利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郭小琳 2025-11-21 08:35:08

  记者注意到,多部委近期与外资企业的互动颇为频繁。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通过座谈会、圆桌会议和高层会见等形式,传递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欢迎外资企业共享发展机遇的积极信号。同时,中国“十五五”规划蓝图释放诸多对外开放利好,进一步稳固外企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11月18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之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海口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机构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听取相关意见建议。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金融改革开放措施在琼先行先试。

  像这样的会见在近一个月内频频发生,聚焦金融、制造业、科技创新、生物医药、零售等不同领域,精准回应外资企业关心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稳定性等问题。

  进博会期间,在上海,商务部与外资零售企业共话消费市场前景;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宣介“十五五”规划中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张,解读近期出台的系列稳外资政策,并就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全球经济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

  在北京,一系列高层会见同样频繁展开——从商务部与KKR投资集团、因美纳公司等美资企业畅谈投资机遇;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与瑞士罗氏集团会见中,重申知识产权保护决心;再到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外企业家对话会上,强调国资央企愿与全球伙伴继续携手同行,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共同书写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多个相关部委以开放姿态,回应着全球资本的关切。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记者表示,近期的系列动向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一贯延续和有力证明,向所有外资企业传递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并且正致力于通过更具体的措施,将开放的承诺转化为企业真正能感知到的优质发展环境。

  更多利好还在释放。当前,中国迈入“十五五”建设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安排已经跃然纸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

  记者获悉,服务业是接下来开放的重点,要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同时,我国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在高凌云看来,中国吸引外资的方向正经历一场深刻而积极的转型升级,从过去追求“量”的积累转向更加注重“质”的结构优化。“政策焦点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倾斜。这与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旨在吸引全球的创新要素,共同塑造未来产业竞争力。”

  数据也印证着这一趋势。今年1-9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08.4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5.2%、38.7%、17%。

  政策利好、大市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积极因素叠加,进一步稳固着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深耕的预期。日前发布的毕马威《2025年跨国企业中国展望》报告显示,超过一半参与调研的跨国企业对2025年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而对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度更上升至64%。

  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92%德企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超过半数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中国美国商会2025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指出,近一半的会员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一个个数据彰显着中国大市场的引力。“虽然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外资企业深耕中国的意愿依然强烈、信心依然坚定,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创新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了一片难得的沃土。”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冠男说。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