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25 年 6 月物价数据引发市场高度聚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负转正微涨 0.1%,结束连续 4 个月下降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扩大至 3.6%,延续下行趋势。这两组看似矛盾的数据,实则勾勒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复杂图景 ——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与工业领域仍存压力并存,需从结构层面深入解读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从 CPI 同比转正的驱动因素看,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扮演关键角色。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6 月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从 5 月的 1.0% 收窄至 0.5%,直接拉动 CPI 回升约 0.18 个百分点。细分领域中,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能源价格调整尤为显著,汽油、柴油价格同比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 1.2 和 1.1 个百分点,合计减少对 CPI 的下拉影响 0.08 个百分点。贵金属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更成为意外亮点,受地缘政治避险情绪与国际金价攀升双重推动,金饰品、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飙升 39.2% 和 15.9%,贡献 CPI 涨幅 0.21 个百分点,展现出高端消费品市场的韧性。
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在多个领域显现成效。众赢财富通统计发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2.0%,智能家居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18%;家纺和家用器具价格同步回升 2.0% 和 1.0%,反映出家装市场在房地产政策松绑后的回暖迹象。汽车市场呈现积极变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价格降幅分别收窄至 3.4% 和 2.5%,为近 26-28 个月最小降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5%,产业链价格战趋于缓和。值得注意的是,服务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1%,其中旅游服务、教育培训价格分别上涨 4.2% 和 2.8%,显示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正从基础型向品质型升级。
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7% 的表现更具标志性意义,这一指标已连续 3 个月回升并创下 14 个月新高。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剔除食品能源价格后,核心通胀的稳步抬升表明消费市场内生动力正在修复。从支出结构看,通讯服务、医疗保健等刚性消费保持稳定增长,而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可选消费增速达 5.3%,显示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从一季度的 88.5 回升至 91.2,就业市场改善带来的收入预期提升正在转化为实际消费能力。不过需注意的是,CPI 环比仍下降 0.1%,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受季节性供应增加影响环比分别下降 2.3% 和 1.5%,显示短期需求恢复仍显温和。
与消费端回暖形成对比的是,PPI 同比 3.6% 的降幅揭示工业领域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 4.4%,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价格分别下降 8.7% 和 5.2%,反映出上游行业需求不足的传导效应。但细分数据中亦有积极信号,装备制造业价格降幅收窄至 1.8%,新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3.5% 和 2.1%,显示高端制造领域的结构性增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物流成本下降 0.3 个百分点,带动区域间工业产品价差收窄,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等行业价格降幅较上月收窄 0.2-0.4 个百分点。
生活资料价格的分化走势值得关注。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食品制造、纺织服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1.2% 和 0.8%,与下游消费市场联动明显;而耐用消费品价格仍下降 2.3%,反映出工业制成品库存去化压力尚未完全缓解。高技术制造业 PPI 逆势上涨 1.5%,其中电子元件、生物医药价格分别上涨 3.2% 和 2.7%,显示产业升级正在重塑工业价格体系。但传统行业压力犹存,钢铁、水泥等行业价格同比降幅超过 6%,产能优化仍需持续推进。
CPI 与 PPI 的 “一升一降”,本质上反映经济结构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消费市场在政策引导与收入改善的双重作用下逐步企稳,但回升基础仍需巩固;工业领域则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传统产业调整与新兴产业崛起并行。这种结构性分化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 —— 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正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hy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