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2023年天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提升

来源: 北方网 编辑:刘子安 2024-01-26 19:31:00

  近期,天津公布了2023年金融工作运行情况,各项金融数据均保持较高水平,交出一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天津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存量规模7.23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量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存款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保持全国领先;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3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78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90%,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47亿元,同比增长28.9%;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8.1%;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居民房贷利息负担明显减轻。

  综合来看,天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多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导全市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政策和惠企政策,调动各类金融资源、加大金融要素投入、激发金融发展活力,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持续强化供需对接、畅通资金投放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金融供给扩面增量。截至2023年末,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存量7.23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末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417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367亿元,同比增加63亿元。

  (二)存款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贷款增长明显好于上年。截至2023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4.45万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各项贷款余额4.48万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上年末提高1.6个百分点。1-12月,全市存贷款月均增速8.7%,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

  (三)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强化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精准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2023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获得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资金1214亿元,撬动发放相关领域贷款272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37万户次。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累计1016亿元,支小再贷款限额使用率保持在99%以上,处于全国前列,再贴现周转率达27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单列100亿元再贷款额度优先支持制造业信贷投放,当年累计发放89亿元,全额满足相关银行制造业领域再贷款需求。

  (四)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广泛开展债券融资业务辅导培训,推动银企深度对接,稳步扩大债券发行规模。2023年全市非金融企业发债融资6233.9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国的4.36%,较上年提高了0.7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发债360亿元。积极推广运用债券市场创新产品,发行民营科技创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支持8家中小型科创企业打包50余项发明专利进行证券化融资,综合融资成本不到1.6%。

  (五)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印发实施《天津市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推进“三个一批”上市后备库储备建设。2023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5家,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达到93家。新增交易所报审企业7家、证监局辅导企业13家,目前在审企业5家,辅导企业2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累计挂牌企业122家。

  (六)充分发挥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职能作用。通过印发支持政策、监管评级引导等措施,引导地方金融组织找准定位、回归本源、深耕主业。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截至2023年末,东疆累计完成2228架飞机、673艘船舶、77座海工平台的租赁和处置业务,世界级船舶租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优势进一步巩固。商业保理资产总额2983亿元,保理融资款余额2524亿元,均稳居全国首位。融资担保在保余额377亿元,在保户数307.6万户,放大倍数3.06倍,平均担保费率约0.8%,部分机构免收担保费。

  二、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发展

  2023年,全市金融系统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模式和产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一)服务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推动108家金融机构与天开园签约,以海河产业基金为纽带,汇聚中芯聚源、深创投等50余家投资机构形成天开基金群,13家企业获得投资超1亿元。推动工商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设立23家科技金融特色专营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投融资服务。开展“专精特新”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打造推广“科创融呗·津心融”服务码,建立涵盖1.6万户企业的“天津市科技创新企业白名单” ,组织金融机构摸排融资需求,提供“五专” 服务,新增首贷户3787户。截至2023年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3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78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90%。

  (二)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发展3.0版,建立重点产业链银行“主办行”、保险“主办司”制度,截至2023年9月末,12条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余额1435.8亿元,同比增长51.9%。优化提升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制造业模式,2023年我市投向制造业的再贷款再贴现资金222.1亿元,同比增长43.2%,占全部比重的21.9%,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开展首贷、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三贷”促进行动,截至2023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597.8亿元,同比增长13.9%,较各项贷款增速高8.8个百分点。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对产业体系建设的带动作用,截至2023年末,海河产业基金已布局信创、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实现项目返投280个,项目实际投资已到位1817.7亿元。

  (三)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推动东疆综合保税区出台全国首个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并落地全国首笔标准化业务,该机制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和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发布全国首个化工领域重点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绿色金融创新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显现。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全年发行绿色债券47支,募集资金271亿元,占全市债券规模的4.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4个百分点;全市绿色租赁资产超过44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四)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印发《航运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天津市鼓励航运金融发展实施细则》,天津航运金融指标位居全国第4位、北方首位,发布734家适港企业名单,预计2023年末适港企业贷款余额达4500亿元,约占全市贷款余额的十分之一。天津航运保险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应用,实现船舶保险理赔数据信息共享互通,截至2023年末,全市船舶保险保费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2.9%。加大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力度,截至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表内贸易融资余额3254.2亿元,同比增长28.8%;出口信保累计承保支持外贸企业超3800家,对我市外贸出口渗透率达到28.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五)服务存量资产盘活。用好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服务机制,2023年金融机构为资产盘活项目提供融资227亿元。推动中信集团发挥旗下子公司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对宝坻城中村改造项目、部分存量房地产尾盘项目进行资产重组和管理重组,规模20亿元,实现低效资产的剥离及盘活,形成示范效应。

  三、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坚定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坚定有力践行“金融为民”发展理念,以民生民企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打好金融为民“组合拳”,使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贴民心。

  (一)提升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升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截至2023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927亿元,同比增长8.7%,较上年末提升5.1个百分点,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6.8%;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47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6.8%。

  (二)强化对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印发实施《关于金融进一步支持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着力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深耕乡村振兴领域,建成“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超过3700个,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截至2023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农业、农村、农户贷款分别增长14.6%、10.8%和10.1%。

  (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持续落实金融“减费让利”支持政策,充分释放LPR改革效能。2023年1-12月,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较LPR改革前下降1.15个百分点,按2023年新发放的贷款规模测算,较LPR改革前向企业让利超百亿元;其中,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4%,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全市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加权平均利率4.85%,较上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改进支付结算服务,巩固支付手续费降费政策实施成效,累计降费超过8亿元、惠及小微市场主体200万户次。

  (四)居民房贷利息负担明显减轻。稳妥有序优化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1-11月,新发放居民住房贷款平均利率3.98%,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到11月末,全市居民存量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4.12%,较上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通过实施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金融机构平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约40个基点,当年向居民让利近3亿元。 

  四、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更好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快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落实各项金融改革创新政策。

  (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积极争取优质金融资源,促成10家金融机构总部与我市签约,签约机构数量及支持额度均为历史最高。强化重点项目金融服务,推动近30家银行机构深入800余个项目精准对接,全市银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余额超过6000亿元。

  (二)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持续深化FT账户应用功能和产品创新,截至2023年末,累计开立FT主账户1271个,资金结算超过8800亿元,27个全功能型资金池聚集资金超过300亿元,2023年共有21家企业利用FTN账户来津投资超14亿元。实施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方案3.0版,进一步降低优质企业准入门槛、简化优质企业准入流程、优化事后抽查方式,扩大便利化政策覆盖范围,截至2023年末,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898亿元,同比增长14%,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364亿元,同比增长24%。2023年发布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28个,累计已达153个,其中全国首单30个,“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三)推进业务试点创新应用推广。扎实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截至2023年末,共有44家企业进入“重点后备”批次、97家企业进入“储备培育”批次,朗诺宠物、迅尔科技、加美特通过“绿色通道审查机制”实现新三板挂牌;“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已通过证监会备案,入板培育企业252家。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实现高速公路、创新积分贷等一批创新应用场景落地,截至2023年末,全市8家试点银行累计支持商户42.4万户,交易2374万笔、185.4亿元,分别增长200%、180%和138%。

  (四)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全年平台促成融资8.7万笔、2.8万亿元,分别增长12.4%、4.9%;促成政府采购融资8800余笔、170.6亿元,分别增长79.9%和78.8%。打造“津心融”数字化金融服务品牌,截至2023年末,平台成功服务企业2.3万余户,累计授信金额640亿元。发挥“智慧通”金融平台服务效能,截至2023年末,在津入驻平台小微商户44.6万户,累计为28.9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随借随还信用贷款140.9万笔、196.2亿元。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和提升质量有机结合,聚焦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和“两篇特色文章”,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和城市更新,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金融担当、贡献金融力量。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16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