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支持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编辑:刘子安 2023-01-26 12:36:3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积极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要求主要商业银行保持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

  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一方面,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适时靠前发力,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总量上确保社会总需求得到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有力支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动态均衡。

  “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增长取向,各项金融支持政策也将保持连续性。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

  聚焦扩大内需,近日召开的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同样要求“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在这样情形下,促进经济恢复必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破解好民营小微融资难题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冲击和国际形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民营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我国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刺激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未来信贷融资应继续重视和关注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必须务求实效。

  庞溟建议,在供给端,金融机构应继续稳步提升普惠小微贷款规模,落实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政策,配套做好风险判断、信贷管理、征信记录、尽职免责、产品创新、续贷办理等方面工作。

  在需求端,应尽快落实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任务,推动相关主体抓住时间窗口尽快增加投资、提高生产研发效率、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拓宽海内外市场;统筹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有针对性地为有需要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调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从供需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随着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近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数据显示,去年9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1700多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防范风险从问题房企向优质房企扩散,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重点推进“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方面共21项工作任务。

  “这些任务中既包括抓好已经出台政策的落实,也包括设立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专项再贷款、设立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新举措。”邹澜介绍,针对市场关心的“三线四档”规则,方案明确要完善针对30家试点房企的“三线四档”规则,在保持规则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完善部分参数设置。

  温彬认为,随着供需两端政策效力持续释放,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将大幅改善,行业风险将进一步缓释。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