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全面下滑 银行负债业务迎来强监管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刘子安 编辑:郭小琳 2021-04-02 16:27:00

  

  天津北方网讯:净息差(或称为净利息收益率)是考核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国内主要上市银行近期在陆续公布2020年财报,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多数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同比略有增长的同时,净息差却全面收窄。

  普遍收窄

  目前,超过半数的A股上市银行都已经公布了2020年财报。从财报上看,中农工建交和邮储银行这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看,工商银行的净息差降幅在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最大,从2019年的2.30%降至2020年的2.15%,下滑了15个基点。对于净息差下滑的原因,工商银行认为主要是推进LPR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同时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2020年净息差同比降幅也都超过了10个基点,分别为13个基点和11个基点,2020年的净息差分别为2.19%和2.42%。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降幅都在10个基点以下,同比降幅分别为4个基点、3个基点和1个基点,三家银行2020年的净息差分别为1.85%、2.20%和1.57%。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同比仅下滑了1个基点,但1.57%的净息差绝对值明显低于其他5家国有商业银行。

  在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的净息差降幅排名靠前,2020年的净息差为2.26%,比2019年下降19个基点。对于净息差的下降,中信银行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宏观层面出台系列宽松政策并引导“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坚持让利实体经济,贷款利率趋势性下行。二是受疫情冲击,居民消费萎缩,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投放放缓,高收益资产占比下降。三是在利率下行期,综合安全性与效益性需要,主动调整了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加大了同业及投资类业务比重。

  中信银行表示,高度重视对净息差的管理。为应对净息差下行压力,将负债成本管控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中,坚持“量价平衡”原则优化负债结构。但综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市场竞争态势,预计2021年银行净息差仍面临下行压力。

  平安银行2020年的净息差较2019年下降9个基点,为2.53%。具体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平安银行2020年的1年期LPR报价较2019年年末下降30个基点,企业贷款(不含贴现)收益率较2019年下行51个基点,远超LPR利率下行幅度。

  高层堵漏洞

  3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称《办法》),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付款等负债业务质量进行规范。

  中信证券认为,部分商业银行近年来为了追求扩表,盲目吸收存款,造成了线上违规吸储、线下高息揽储乱象,淡化了安全性和流动性等最基本的银行经营原则。过于片面的业绩评价标准催生了商业银行粗放型的发展,造成存款规模陡增陡降,放大了银行体系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为流动性管理带来难度。

  除了防控风险,商业银行的负债质量管理对于金融服务实体也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过高会直接影响贷款利率下行空间,从而加剧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另一方面,负债端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办法》明确划定了负债业务禁区,包括禁止滥用金融创新以逃避监管,禁止设定不合理的考评指标,禁止采取违规手段调增、调减负债或吸收、虚增存款。这是继《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整顿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后,监管再次发力整治线下存款业务,强调了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合规经营。

  “违规返利吸存”“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规则都是商业银行过去常见的揽储手段,部分地方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揽储,存在违规跨地展业、违规抬高揽储成本、负债与资产错配等风险,显然与建立健全负债业务创新管理机制的目标相违背。

  《办法》此次明确了业务禁区后,商业银行必须在业务创新上再下一番功夫了。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