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者谈新冠疫情对经济和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冲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徐林轩 2020-03-13 09:53:00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究竟影响程度如何?

  近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陈宗胜、周云波、杨希雷团队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全国经济的冲击较大,但只要认真对待,从目前疫情的发展情况看来,对全年的发展目标不会有重大影响。

  “得出这样的判断,是团队基于分析各行业受影响的程度,比较本世纪初的SARS疫情,综合已有的一些分析,对冲击程度进行一些初步预测等谨慎做出的。但这只是初步判断,需要根据疫情进展不断改进和提炼。”陈宗胜介绍,“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份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新冠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冲击不同,对餐饮旅游服务业影响可能极严重

  报告认为,本次抗击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形式,部分省区采取封闭防控措施,禁止大规模人口流动。这样最直接的结果是全社会在重点维持正常生活刚性消费需求,大幅降低了社会需要,导致生产骤降、企业复工延期。

  据初步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达53%的服务业,受疫情受冲击最大,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处于几乎停摆的状态,恢复较慢。此外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也受疫情影响较大。交通部数据显示,2020年春运全国交通系统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同比下降50.3%。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这一传统的消费旺季,而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损失严重。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2月份中国70%左右的酒店都停止营业。

  恒大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而重度依赖于假期、尤其是黄金周的旅游业,由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主要景点停止营业,导致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如果疫情能如有的专家所预测在4月份结束,那就意味着2020年第一季度旅游业出现了一个空档期。中国旅游研究院将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仿真测算,其基准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我国旅游总人次将较上年减少9.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减少约1.55万亿元。房地产业在1月份初中期还基本正常经营, 但1月26日之后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销售普遍处于停顿状态,开发业务受疫情防控影响,复工进度缓慢。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估计,本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带来约9000亿元的产值损失,第二产业经济损失2500亿元。但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冲击最大,其估计春节假期损失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可见,这次疫情的初步短期冲击直接指向是服务业,即大的范围看是以第三产业为首当其冲的。当然,对第二产业的冲击也是明显的。制造业1月中还基本保持正常生产,1月底到2月月中旬由于假期延长受疫情影响较大,之后处于复工和产能逐步恢复期,从复工情况来看,可能回补2月份的部分产值。国家发改委调度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总之还远没有全面复工,当然随时间进展会越来越多。

  本次疫情正值冬季,对农林牧渔业影响有限。

  报告分析,当前疫情短期内已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些行业或产业受冲击较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消费需求萎缩,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抑制了中国春节期间的旺季需求,叠加民众宅家,除医药健康产业外,交通、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均被抑制;二是劳动力资源大量减少或成本上升,劳动力市场方面主要体现在企业开复工时间推迟,劳动力返岗时间有所错后,与疫情相关的行业企业缺工明显,部分招聘求职活动暂时性推迟,其中受交通管控等影响,多地封城封路,城乡交通运输不畅,物流成本上升等带来成本的提高;三是各地政府发布关于延迟企业复工的通知,一些重大项目被推迟,生产停止,而疫情的蔓延和复工复产的延迟,也导致大批中小企业倒闭而退出市场,据估计破产率在10-30%左右。

  疫情对经济短期冲击较大,但不会有大的长期影响,更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趋势

  本次研究报告和一些研究机构的评估观点一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事件,时间上总是有限的,地域上是局部的,措施具有临时性,影响虽是全局性的,但这影响一定是短期的,从长期看来,中国经济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银行研究院从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三个经济构成部分,即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认为疫情主要冲击消费,对出口和投资影响可控。因疫情防控需要,居民减少外出大幅抑制其当前的消费需求,短期内消费增速虽大幅放缓甚至腰斩,但这部分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得到有效释放,中长期消费升级趋势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这次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对传统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是,根据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分析,也根据这一阶段我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超出国际社会预期的积极成效综合判断,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谈道,一般而言,一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对中长期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待冲击平息后,经济社会活动将一切回归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对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影响不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琛伟具体分析认为,“封城”、限制人员流动、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会使我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这些举措有利于防控疫情。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将在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将逐渐回暖。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立强表示,此次疫情可视为一个短期的经济冲击,使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有一个短期平移。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冲击将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有的轨迹。

  持有类似观点专家还有一些,如认为疫情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但会出现行业和服务供给方式的替代,疫情即便是在中期得到抑制,第三产业下降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总体上是平衡的。

  另有专家认为,疫情将对我国产业经济运行态势、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带来较大的影响。南京大学产经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分析,这种影响虽然从总体上、在长期中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运行的总趋势,但是却会因产业、地区、企业的不同而在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上有所差异。由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体量占到第三产业的50%左右,与普通人直观的感受不一致的地方,疫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表面上可能并没有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冲击那么直接那么大,但实际上的影响更深远。由于我国制造业占比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疫情对于制造业的主要影响,在于疫情流行中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体系、分工体系的扰乱和对现代产业链可能带来的暂时性断裂,他认为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可能要大于中国服务业。

  疫情已经降低一季度增速,或使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一个点

  报告分析,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会非常明显。自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国内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预测。多数研究认为,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大约2个百分点,即增长4%左右,剩下三个季度增速将根据疫情结束时间逐步回升,全年GDP增长将呈现出“V型”形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认为,即便考虑到这次疫情的蔓延范围和实施阻隔政策对当期经济活动的冲击确实很大,一季度GDP也不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考虑到这次疫情冲击的范围比较大,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最大可能的估计范围是,一季度GDP增速下降幅度在30-50%之间。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新冠肺炎疫情课题组的报告称,据其模型预测,在政策应对得当的前提下,若新冠病毒疫情能够于在一季度得到控制,实现全面复工,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为-0.17个百分点;若疫情持续到第二、第三或第四季度,预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为-0.36、-0.55和-0.77个百分点。综合这些观点最悲观的看法认为一季度只能维持3%,而乐观的认为可能在5%。

  本次报告观点可能居中。报告经初步研究认为,疫情将使得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是事实,估计可能保持4.5%上下。建议尽快根据各地情况,不要搞一刀切,有条件的有序复工生产,恢复正常经营活动,如此则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有望实现5%上下。

  陈宗胜表示,“只要全国上下一心积极应对,疫情结束后经济会有较大的回升,全年会略有影响,但较大的短期干扰不至于影响全年态势,更不会影响中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格局。”(通讯员 郝静秋)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