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农历新年之后,银行也不落下这一波“吸金”的机会,许多津城百姓也希望将过年之后剩余的“闲钱”投入一个安稳的收益渠道之中。津云新闻记者走访本市多家银行后发现,虽然春节后现金流逐渐回归银行体系,但目前仍可以抓住高收益的“尾巴”。
理财收益率较春节前有所下降
在天津市南开区一家商业银行内,津云新闻记者看到仍有不少市民前来咨询购买理财产品,银行也将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介绍放在较为醒目的位置。
“相对于年前,百姓对理财需求并没有减少。”有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但是随着年后现金流的流动性增强,银行的收益肯定会比春节前要有下降。但是目前来看,仍然有一些高收益产品。”
据普益标准监测的数据显示,传统的银行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2019年1月全国平均收益率为4.31%,较上期下降0.05个百分点。融360数据显示,2月11日至2月15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2152款,较前一周增加了1093款,之所以发行量环比增加一倍,是因为春节期间银行理财发行量骤减,导致上一周理财数量基数太小。
有分析师认为,受春节因素影响,银行理财发行量大幅减少,2月份的理财收益率有所失准,与1月中上旬的收益率相比,银行理财收益率实际上是小幅下降的。
净值型产品是否值得买
津云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期不少银行对于净值型产品开发、创新均有较高的积极性,部分银行在春节前后也都推出了特供版的净值型产品。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是否值得投资?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监管放松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但固收领域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在净值化转型加速期,各家银行推出的净值型产品依然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因此,普通市民可以基于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产品。
建议购买长期产品锁定收益
央行官网显示,春节后至18日,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节后至今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6800亿元。另外,2月13日还有383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并未续作,因此按全口径计算,节后至今央行累计净回笼10635亿元。不过,资金面保持宽松格局,货币市场利率继续走低。
针对这种情况,有专家建议,市民如果手头仍留有余钱,可尽快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上尽量买长不买短,货比三家寻找收益率更高的同类产品,以达到锁定收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