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展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夜津城”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政务网 作者:付春英 编辑:付春英 2018-11-07 14:04:38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市政府办公厅11月6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夜津城”为主题,拟于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经过3至5年的努力,全市发展形成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主要任务

  (一)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城市管理规定,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富有天津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1.打造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1)以海河景观带为轴线,打造意式风情街、津湾广场、运河新天地3个精品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分别围绕欧陆风情、狂欢不夜城、运河文化等不同主题,突出特色餐饮主力业态,吸引国内外著名餐饮、风味小吃企业进驻。增设夜间文化演出、影视、娱乐等服务业态和观光景点,高水平设计建设沿河“灯光秀”,使海河沿岸成为本市标志性的夜间经济发展带。

  (2)以展现历史风貌为主题,打造五大道商旅体验型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以“历史体验+餐饮休闲”为聚客元素,充实调整中西餐饮业态,发掘独具天津特色的历史街区文化,营造适宜商务商旅需求的消费体验环境,形成中西合璧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3)打造时代奥城、人民公园周边2个体现城市活力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增加特色餐饮比重,形成美食名吃、体验娱乐、文化休闲等消费场景,满足“夜津城”多元消费需求。

  2.打造一批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依托特色餐饮街、美食街、品牌餐饮店等餐饮集中区域,建设餐饮集聚型夜间经济集聚区;依托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公园、演艺游乐场等载体,建设文体消费型夜间经济集聚区;依托高校集中、创业创新产业活跃的人员密集区域,建设便利服务型夜间经济集聚区;依托具有夜间消费习俗的街道里巷、封闭市场以及空置商业设施、闲置厂房等,建设百姓生活型夜间经济集聚区。通过努力,各区至少形成1个区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集聚区。

  (二)繁荣夜间消费体验活动。打造特色体验活动,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形成一批常态化、亲民化、特色化“夜津城”品牌活动。

  1.提升“夜游海河”体验活动。组织串联沿河旅游景点、人文景观,优化海河夜景灯光布置,推出富有创意的“灯光秀”,丰富海河游船服务内容,扩大“海河夜景游”品牌吸引力。

  2.开展“夜赏津曲”体验活动。结合天津城市风貌、历史、人文特色,策划组织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主题突出的品牌曲艺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3.打造“夜品津味”体验活动。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海鲜节、餐饮嘉年华等活动,开展品牌餐饮评选,引导品牌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做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

  4.打造“夜购津货”体验活动,深入推进“购天津”系列主题活动,每年的7至9月策划推出“夜市购物节”,推动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引导“7—11”“全时”“小麦公社”“国安社区”“米兰·e生活”等企业建设24小时便利店,联动全市夜间经济街区,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

  配套措施

  (一)将重点建设的夜间经济街区纳入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的年度重点,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本着适度放宽的原则,对夜间经济街区和商户牌匾设置依标准规范等进行审批核定。

  (二)晚20至24时放宽相关摆卖管制,在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市政环卫等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前提下,对部分路段的夜间经济街区配套进行规范充实。经有关部门审批许可,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

  (三)组织夜间经济街区属地街道办事处或街区管理机构梳理本街区范围内及周边停车场情况,提出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夜间临时停车等具体措施。

  (四)进一步优化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五)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

  (六)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切实提升服务夜间经济发展的管理保障水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