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踩雷违约债风险 基金流动性监管升级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郭小琳 2018-09-21 09:22:00

内容提要: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增多,个别公募基金因持有违约债券遭遇净值暴跌,引发巨额赎回受到市场关注。为了进一步防范潜在风险,监管层于近日下发通报完善流动性风险控制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前期风险个案提出五项完善意见。有业内人士表示,五项意见的提出,有利于降低基金业务的结构脆弱性,促进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增多,个别公募基金因持有违约债券遭遇净值暴跌,引发巨额赎回受到市场关注。为了进一步防范潜在风险,监管层于近日下发通报完善流动性风险控制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前期风险个案提出五项完善意见。有业内人士表示,五项意见的提出,有利于降低基金业务的结构脆弱性,促进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标题为《落实机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2018年第8期总第34期)(以下简称“通报”)。

  关于通报下达的范围,北方一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确实收到了流动性风控的相关通报,而且业内其他基金公司包括托管人应该基本都收到了”。

  个别基金公司在债券发生信用风险时,被动应对巨额赎回,未能有效落实公允估值的主体责任,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例如,今年3月,受某债券发行人负面信息影响,重仓该债券的一只债券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发生巨额赎回,净赎回金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70%。期间,基金管理人未审慎办理巨额赎回,全额接受机构赎回申请,导致违约债券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超过10%,基金净值波动明显,潜在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通报表示,目前相关基金公司和直接责任人员已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事实上,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违约后评级和估值会相继下调,持仓甚至重仓该违约债的基金产品净值也会在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跌。如今年5月,华商基金踩雷11凯迪债。11凯迪债违约事件一出,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随即将其评级由AA级下调至C级,而重仓该债券的华商双债丰利基金净值也应声大跌,跌幅达到4%。除华商基金外,中融基金、泓德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于年内先后踩雷违约债。

  通报强调,公募基金踩雷违约债事件的频发,与基金公司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和简单依赖第三方估值不无关系。对此,有鱼基金高级研究员王骅表示,就今年的踩雷事件来说,基金公司踩雷与自身过于激进的投资模式以及过分依赖外部机构给出的债券评级可能直接相关。风控把握严谨的基金公司通常会有自己一套较为准确和严格的内部债券评级模型,由于市场上外部机构给出的债券评级很多都是失真的,如果仅依靠外部评级机构给出的债券评级,则基金公司对债券优质与否标准的判断将大受影响。

  此外,通报还就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管控提出了要求,包括针对性加强基金投资者结构与组合资产流动性的匹配管理;进一步强化组合投资原则,重仓证券投资应有充分且持续的研究支持和内部信用评级管理;审慎开展基金估值,切实履行估值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完善巨额赎回情形的风险管控措施,做牢做实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使用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在内的五项完善意见,并表示基金管理人的风控管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要求。

  对于通报中提出的五项完善意见,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未来会继续加强对投资结构、集中性以及组合资产流动性的监控,对于持仓比例超过5%的投资品种,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都将进行相应的持续跟踪。此外,在风险控制方面,将更加看重前端的调研和把控,公司层面也会推动成立高风险债券处置的流程等。

  在王骅看来,流动性风险是现阶段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稳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去年监管层就聚焦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施行了“流动性新规”。而此次的五项完善意见是对新规在公募基金领域进一步的细化要求,再次强化机构自身在流动性风险管控方面的主体责任,有利于降低基金业务的结构脆弱性,促进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