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金融:警惕消费返利藏陷阱火眼识别避风险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袁文瑞 2018-08-03 17:14:05

  近期央行等六部委下发关于《防范“消费返利”风险谨防利益受损》的风险提示,直指“消费返利”平台存在的巨大风险隐患,此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作为负责任的消费信贷提供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特意总结了这类平台的特点和识别方法,帮助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远离返利陷阱。

  消费返利骗局的真面目

  一些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也是赚钱”“你消费我还钱”为噱头,宣称在这些平台消费,会返还高额甚至全部的消费金额,以此吸引消费者,看似让利给消费者,其中却暗藏着不少风险。

  这类平台常常以高价销售商品、要求消费者交纳会费或者持续购物累积积分达到返现标准为前提。部分平台甚至采取传销的手法,要求消费者缴纳入门费并“拉人头”发展人员加入,靠发展下线获取提成。其本质就是消费全返型庞氏骗局+“拉人头”繳会费的传销手法,采取“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运营模式,用从后面会员吸收的资金来给前面的会员返利。以这种模式运营,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让所有投资者如约获得全部返利。一旦后续没有人投资,平台也就没钱给前面的人返利。

  如何火眼识别消费返利骗局

  商场里有时也会有类似“购物满300送10元优惠券”的消费返利促销活动,作为消费者,如何练就一双火眼,清楚区分正常的商家促销和消费返利骗局尤为重要。

  1、首先看看返利比例:正常情况下,返利的比例都不会太高。如果返利比例超过了30%,尤其是某些平台甚至声称“消费全返”,那就需要慎重了。毕竟商家需要盈利,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买多少返多少,商家的利润从何而来呢?所以,“高额返现”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

  2、其次看看返利周期:一般来说,正常商家促销的消费返利,时间间隔都不会太久,大多当场兑现,返现和消费行为之间基本不存在时间差。而“高额返现”就不一样了,不会进行当场兑现,而是承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按比例返还,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时间差越长,留给骗子的操作空间就越大,为“以新还旧”、甚至卷款跑路留下了时间。

  3、最后看看推广模式:消费返利骗局的资金链一般都不能维持太长的时间,所以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圈钱的目的,消费返利骗局的操盘者往往以“预付消费”“充值”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另外,还会采用类似传销的推广手法拉人头,收取消费者的会员费,要求会员推荐新人,新人入会消费后,老会员获得提成,进而快速做大规模来圈钱。

  因此,捷信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在日常消费中,提高风险辨识意识,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消费可获得高额返利”等假象迷惑,否则不仅得不着利,还可能亏了本。

  1、目前已有150余家“消费返利”骗局平台名单已被曝光。消费者在参与此类活动之前,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相关情况,比如上网搜索、与家人朋友商量,或向正规机构的专业人士咨询,以判断消费返利活动的合法性,做出理性的决定。

  2、确定参与时,最好与商家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仔细阅读其中条款,并妥善保护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隐私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

  3、部分商家会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贷款,作为参与活动的资金支持。在金融机构核实贷款人信息时,消费者本人应如实告知自身情况并提供相关材料,确保贷款额度在可负担的范围之内,理性消费,切勿为了获得贷款而提供虚假资料。同时,消费者一定要认真审核金融机构的资质和合法性,并仔细阅读、了解贷款协议中的条款。

  4、收到货品后,消费者要仔细检查,确认与商家宣传或合同规定的一致。

  5、高额消费返利、“消费全返”不符合市场规律,一定要警惕。若消费者确认遭遇了非法的消费返利平台,请务必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警,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应积极将相关信息分享给周围人群,广而告之,帮助更多的人远离风险。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