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网赴港上市欲破困局 成本高企三年亏损33亿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付春英 2017-09-15 17:01:13

  内地互联网企业赴港上市热情不减。近期,中粮我买网(以下简称“我买网”)在香港交易所上载了初步招股文件,公司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我买网在招股书中称,此次IPO所募资金除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外,其余将投向扩大海外直接采购能力;加强配送基础设施、销售及营销、研发、战略投资和收购。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我买网此次谋求赴港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资金压力。但是,面对“烽烟四起”的生鲜电商平台市场,我买网不仅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应对高成本,还要应付互联网巨头们对行业的冲击。建立清晰的战略定位以及独特的产品和渠道优势,或许是我买网杀出重围迎来明朗前景的出路之一。

  销售成本高企三年连续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我买网是由中粮集团投资创办的电商平台,销售商品包括休闲食品、粮油、冲调品、酒类等百种品类。中粮集团通过附属公司持有我买网40.87%的股权,是我买网的控股股东。目前“中粮系”旗下共拥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在A股上市,6家在港股上市,如果我买网此次赴港上市成功,“中粮系”上市公司数量将扩展至11家。

  虽然背靠中粮集团这棵大树,我买网的经营情况却并不乐观。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净亏损额为8.3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72亿元相比亏损金额持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我买网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在2014年到2016年,公司分别录得6.31亿元、9.78亿元和8.87亿元的亏损。从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33.35亿元。我买网还表示,预计公司今明两年仍会继续维持亏损。

  与连年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买网的销售收入增长迅猛。招股书显示,我买网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81亿元,与2016年同期的11.5亿元相比增长了37.48%;2014年到2016年的收入为10.79亿元、14.64亿元和23.2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5倍。

  至于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可能与其销售成本的极速增长有关。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销售成本为14.65亿元,同比增长35.39%。2014年到2016年的销售成本为9.99亿元、13.71亿元和21.6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8.21%。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电商销售成本高企是这个行业的普遍问题,因为除了要承受贯穿整个链条的高损耗,物流配送条件的高要求,仓储、配送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有数据表明,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资金压力凸显谋求赴港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烧钱”的电商领域,我买网早已开始引入投资者。公司2012年上线生鲜电商。2013年,公司开始引入外部投资者,A轮时引入了赛富基金,其投资数千万美元。2014年其B轮再融资1亿美元,此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赛富基金在A轮后再次追投。2015年其C轮再融资超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泰康人寿和百度等。三轮融资如果换算成人民币将超过20亿元。

  不过资本的加持和中粮的背书对于我买网来说显然并不够。不少专家表示,我买网此次谋求赴港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资金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31日,我买网总负债为49.72亿元,而2014年到2016年末的负债金额分别为16.34亿元、37.13亿元和44.08亿元。

  同时,2014年以来,我买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为负数,2014年到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6亿元、-3.7亿元、-5.5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就目前我买网的亏损情况来看,选择港交所上市比较合适。因为港交所没有企业必须盈利才能上市的硬性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剑波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相对于A股对于财报数据的要求,港交所并无盈利约束,尤其那些尚未实现盈利的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并不鲜见。我买网预计2017年将继续亏损,未来也无法保证净利润,选择香港上市也算合理。当然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融资空间。香港上市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国际资本市场宣传和推广公司业务的机会,除了获得国际投行和国际投资者的关注,还有巨大的再融资潜力。

  也有专家指出,虽然我买网盈利前景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出来,但投资者会认可中粮的托底能力,虽然可能存在破发等情况,但不会因为破发而不让其上市。“不过,鉴于我买网的财务现状,受投资者青睐程度有限,短期内股价走势可能不会被看好。”赵剑波说。

  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前景不明

  在专家看来,我买网谋求香港上市与其是否拥有明朗的发展前景之间并不必然画上等号。

  赵剑波指出,我买网聚焦于食品和饮料电商,其优势在于依托中粮集团“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资源。背靠中粮集团的仓储体系,我买网享有恒温仓、冷藏仓、冷冻仓、常温仓等不同温区的仓储保障,保障生鲜产品的供应链能力。如果我买网能够协调业务分散、市场化程度高的中粮食品门类,完全有能力、有潜力构建起生鲜新电商模式。“总体来看,上市融资能够为我买网的未来转型和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如果我买网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转型计划,只是为了获得输血而上市,则企业发展前景不明。”赵剑波说。

  不过,从市场发展环境来说,我买网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买网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现有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四个,分别是提供多种食品和饮料产品的电子商务公司;实体零售商及主要传统零售商;专卖食品和饮料的电子商务公司、超市和便利店。

  其中,生鲜市场竞争尤为惨烈。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到2017年,共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宣告破产倒闭,菜管家、鲜品会、美味七七、青年菜君等知名平台都出现在了“死亡名单”中。直到目前,行业已经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两超”指的是阿里系与京东系,阿里系旗下有喵鲜生、汇吃、挑食、天猫超市,并且入股易果生鲜等。京东系旗下有京东超市,并且入股天天果园、永辉超市和一号店等。而多强则代表了像我买网、本来生活、爱鲜蜂、每日优鲜等平台。面临诸多竞争者,我买网想要突出重围,并不是仅靠赴港上市输血能解决的。

  从产品来看,中粮我买网的自有品牌及特色产品的占比并不算高,截至2017年6月底,公司自有品牌及特色产品的收入占比只有29.5%,而普通产品的收入占比则为40.9%。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买网虽然在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多年,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在发展初期,依赖强大的供应链和500强国企作为支撑,我买网在消费者那里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想要持续在互联网行业生存下去,就要拥有强大的续客能力和丰富品种的实力。同时要不断打造品牌,提高商品质量,扩大自己的优势。

  我买网的渠道建设也需进一步优化。有业内人士建议,我买网应重新改造商业模式和服务链,让生鲜商品的流通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路径,缩短消费者需求和生鲜商品的物理距离。

  “我买网作为专业性电商平台单纯的线上优势已经不再。但是在细分市场领域,专业电商仍然能够找到生存空间,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能够建立起新的竞争力。例如从线上发展到线下的盒马鲜生,由线下发展到线上的顺丰优选,这些新的生鲜零售模式逐渐迎合了消费升级的要求。线上的网店利用营销活动塑造社群经济,线下的社区店方便、快捷,极具体验感。”赵剑波告诉记者。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