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表外去杠杆提速 空转套利模式将终结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编辑:张琦 2017-04-27 09:38:51

  原标题:银行表外去杠杆提速空转套利模式将终结

  清理同业存单、减少委外、打破刚兑……严厉监管下,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套利的模式将终结。

  对于市场上弥漫的不安气氛,银行界人士表示,主要是市场主体对银行收缩委外业务的预期不太乐观。银行赎回几百亿违规的委外资金,这些资金多是为结构化产品提供优先级配资。但相对于几万亿的委外规模,赎回的资金只占很小的比例。其中,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负债存单类,流动性相对较好,所以货币基金受赎回影响比较大一些。

  “监管的指导思想还是金融业去杠杆,把银行过度膨胀的表外资产赶到表内。”某资深银行家称。因此,今年金融市场上资金紧张的时点会比往年多。

  赎回规模占比低

  4月24日,上海银行(601229,买入)副行长施红敏在该行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海银行的理财规模超过3千亿元,绝大部分投资于标准化资产。还有一部分相对高收益的非标资产,也都满足监管标准。上海银行对委外也做了试点,但为保证委外业务风险可控,上海银行先出台了制度,对委外机构也做了仔细甄别,在委外过程中深度参与管理,进行投顾监控。从目前来看,整个委外的情况还是不错的。而且整体而言,上海银行的委外投资比例很低。“我们和委外机构之间有本金和收益的约定、期望。至于是否会减少委外,要看市场情况而定。”施红敏说。

  另一家城商行相关人士透露,近几天银行理财的委外资金的确有一些撤回,因为要满足监管要求。但撤回的这部分一般是银行理财资金充当结构化产品的优先级,但这部分委外资金规模不大。

  “绝大部分委外业务是合规的,也仍在延续。”该人士称,“因为多数合同未到期,银行也不能想中断就中断。”

  对于银行理财资金委托外部机构投资,即通常所说的“委外”,太平洋(601099,买入)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委外业务的资金来源以银行理财为主。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30万亿元,最终标的资产以债券为主,权益类投资占比在2.8%左右。目前银行委外占比在10%-20%左右,若以20%计算,目前委外存量规模约为6万亿元,投向股市的资金约1680亿元。

  再假设银行理财资金增量完全不委外,假设银行目标是压缩存量委外规模的20%(这一假设已考虑最差情况,实际规模压缩的比例可能远小于此),对应投资到股市的资金量约为300-400亿元。

  “目前资金端虽有压力,但并未出现大规模赎回、抛售等现象。”太平洋证券得出结论。

  “即使某行赎回几百亿级委外资金,但在整个理财资金中占比、在投资到权益类资产中的占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说。

  空转套利模式将终结

  部分银行理财委外资金的回撤,源于4月中旬监管部门下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要点》,即“46号文”。“46号文”明确,这次专项治理工作是针对当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开展的专项治理。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属于理财空转套利的范畴,银行机构需对此进行自查。2017年6月12日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对于上述专项整治,银行界人士反应,城商行的压力大于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压力又大于国有银行。某国有银行的相关人士甚至表示,监管部门发文前已与大行相关机构讨论沟通过,大行整体影响不大。

  不过,货币基金主要投银行负债存单类,流动性相对较好,所以货币基金是银行委外赎回比较多的领域,某股份制银行也被证实已经赎回一些货币基金。

  同时债市下跌,委外资金收益率不及预期,银行迫于收益率压力赎回委外,将资金配置转向ABS(资产支持证券)等其它资产。当前AAA评级的ABS优先级发行利率为5.3%左右,对银行资金有较大吸引力。

  除了“46号文”,两周之内,监管部门连发“七文”,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更趋严格的监管。而金融业的降杠杆、去产能,将影响十万亿以上的资产。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16年度业绩来看,净利润增速普遍降至10%以内,与实体企业的利润率相比,相差已经不多。“接下来,我觉得金融会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说。

  受此影响,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空转套利的模式或将终结。此种模式通常以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方,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基金子公司等作为通道,各类机构化信托、资管计划嵌套其中。典型形式包括银行互相购买理财产品、银行借道信托发放信托贷款或转让信贷资产、银行委外投资、定向通道业务等。

  不过,太平洋证券分析认为,此次监管的目标不是要“一刀切”,主要是加强穿透式监管,避免银行通过委外等形式违规套利。目前处于银行自查阶段,部分银行出现的委外产品赎回也是响应自查要求,为下一阶段的抽查做准备。

  “虽然市场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引起的,委外赎回并不是根本原因,但是今年的监管基调就是金融业降杠杆,金融让利实体,把银行的表外资产赶回表内。所以,今年市场上资金紧张的情况会比往年更加频繁的出现。”某信托公司的投资总监说。

  刚性兑付预期能否打破

  据了解,国内商业银行业务一般分为表内和表外。表内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业务,表外主要包括担保承兑业务、代理投融资业务、中介服务业务等。理财业务既可以表内又可以表外,实际上表外业务占到70%。其负债端吸收的资金是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代理投融资通道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也是俗称的通道业务或者委外投资。理财规模目前达到30万亿元规模,其中约5万亿元投向非标,12万亿元进了债券市场。大量上市公司也纷纷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是个人和机构都认可的比较安全的投资渠道。

  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就在于它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从理财诞生起就一直存在。判断理财是表内还是表外,表面的依据是理财产品是否保本。但非保本产品到期违约后,银行一旦刚性兑付,其实质就被视为保本理财。概括起来,中国式理财的特点就是保本,刚性兑付,走表外通道。

  和银行赎回委外资金一起扑面而来的,还有监管部门关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喊话”。

  银监会近期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

  对此,4月24日,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在该行2016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打破刚兑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冲突,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应充分解释风险。

  其实,今年2月份由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编办、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成立的“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则”工作小组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打破刚兑”已经被明确提出。

  根据瑞银的研究报告,2016年二季度,只有6%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净值为管理基础。也就是说,超过90%的产品仍以资金池的形式管理。如果某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有一只或几只债券违约,该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就要填补损失,以实现向理财产品投资者承诺的回报率。因此,理财产品经常被视为高收益存款类产品,即便它们本应是没有保证的表外项目,而且银行通常不会为其计提准备金。

  这增加了金融风险传导的概率。

  受多层嵌套和复杂的融资关系影响,隐性担保意味着如果某个产品违约,多层嵌套涉及的各方就都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单纯的违约甚至可能在融资链上和银行间市场中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大范围的流动性紧缩,从而可能形成类似于2016年底债券抛售潮的局面,并会更加严重。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之所以“刚性”,主要是由于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有几百家,理财产品的同质性严重。各家银行为获取客户,都不敢轻易降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打破刚兑。

  “收益率达不到预期,以后就没有人再买你的理财产品了,谁敢不刚兑?”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说。当记者询问是否还可以继续把理财产品当作存款时,他回答,“没问题,买吧!”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