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治国理政哲学思想与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编辑:张琦 2017-03-06 09:13:10

  作者: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指导政党一切行动的思想,是当今作为治国理政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应对客观世界和指导实践而确立的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一种思想要作为指导思想,需具备五个条件:(1)文本依据:以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能够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能够统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切思想;(2)历史依据:既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也能体现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且进行整体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趋势和实践发展新要求;(3)实践依据:能解决时代课题和当今中国问题,能更好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进而推进实践创新,并能对当代中国实践发挥指导作用;(4)理论依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传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整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进而推进理论创新;(5)意识形态依据:能够整合和统领当今各种社会意识,是最大公约数,也能较好地被民众认知、理解和认同。

  韩庆祥,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中国问题研究。

  本文谈论的不是指导思想本身,而是着重谈论与指导思想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是什么?经过全面深入分析研究,从学理上看,窃以为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当然,这可以从学理和政治上做进一步探讨。“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具有五层含义: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价值导向,是习近平同志常强调的;共创,即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共建、创新、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称;共享,是指坚持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共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党政主导、人民平等参与、法德并治、协商共治的总称;共创、共享、共治分别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治理三种根本机制,共创与动力机制有关,共享与平衡机制有关,治理与治理机制有关,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活力,也使经济社会发展达至平衡稳定;共创、共享、共治分别关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社会结构的三个根本方面。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从方法论来讲,理念是从“本质”中提升出来的。本质,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其为这一事物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从具体内涵来讲,这一理念在三个关键点上体现出来:第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开篇之作,是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当选我们党的总书记之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演讲词。全篇的核心内容讲的是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演讲词的最后,强调要把人民放在我们心目中最高的位置。第二,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时,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把人民当做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共创发展成果;把人民当做目的,为了人民,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显然,其中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精神实质,就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贯穿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是能够统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其他重要思想,是贯穿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四梁八柱”的核心思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此,让一切创造财富源泉涌流、让一切创新能力迸发的“共创”被加以强调。同时,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注入了创新活力,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空前的创造力,“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步走”战略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发挥创造力的成果。在之后的发展中,中国践行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成为突出亮点。十八大以来,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们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目的是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路径。这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法德并治和协商共治。共治就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共创、共享、共治是三条根本路径,以“共治”为核心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身就是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核心内容,可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障,“共创”“共享”是分别从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两个根本方面,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并激发人民群众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积极力量。

  具体来看,“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过程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就十八大以来的当代中国实践发展新要求而言,经济建设的目的主要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蕴含着“共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蕴含着“共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主体进行协商共同参与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治理),社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基于公平正义的人民“共享”(共享发展成果),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使民众凝聚“共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是达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而“共识”“共生”是服务于“共创共享共治”的。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蕴含着“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在要求人民群众在共建中达至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中蕴含着“共治”;共治的目的,是既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其中蕴含着“共创”;治理的目的是让社会平衡和谐稳定,其中蕴含着“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是为公平正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三条: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社会平衡和谐稳定,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中国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能力。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体现着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也体现我国进行整体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趋势和实践发展新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主要体现为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之间的本质联系。社会主义社会既是一个使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创新活力的社会,也是一个达至平衡和谐稳定的社会,又是一个能得到有效治理且具有良性发展秩序的社会,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它能否真正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活力,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共享,能否真正使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如果既没有创新活力,人民群众不能共享发展成果,社会缺乏平衡和谐稳定,人民不能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以人民为中心得不到真正体现,那么,它就难以超越资本主义社会,难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主要体现为集中解决好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三大根本问题:生产力方面要解决“激发人民群众创新活力”问题,使社会充满勃勃生机;生产关系方面要解决“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使社会达至平衡和谐稳定;上层建筑方面要解决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其中蕴含的“人民参与治理”即是共治。共产党执政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中国共产党能否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能否实现人民共享,能否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在国家发展方面,我国在生产力发展上应实行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上应实行转型升级,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坚持分配正义、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上层建筑上应实行转型升级,由国家主导体制走向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言而喻,这三个根本方面的转型升级蕴含着“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体现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且进行整体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趋势和实践发展新要求。

  坚持“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能更好地解决时代课题和当今中国问题,并能更好地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间的关系。当前我们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三大根本问题,即动力机制问题,创新动力和活力不足;平衡机制问题,发展不够平衡;治理机制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对滞后。动力、平衡和治理三种机制,是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三种根本机制。一个社会没有动力,就好比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个社会失去平衡,就好比一匹脱缰的野马;一个社会既要有动力又要达到平衡,治理便是关键。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基本方略是:在动力机制上,着重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人民自主创新能力;在平衡机制上,着重提升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能力,切实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治理机制上,要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参与“共治。”此外,当今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是三大突出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这意味当今世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平衡和治理三大根本机制存在着必须解决的问题,国际社会希望听到中国声音。要解决这三大根本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共创、共享、共治入手寻求突破口,即用“共创”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问题,用“共享”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用“共治”解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问题。实际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基于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分别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根本方面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进而推进实践创新的。显然,“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对当代中国实践发展可以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体现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强烈批判资本主义的历史弊端,指出这是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非人道社会,主张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最终建立一个全体社会成员联合起来共同劳动、共同创造社会财富、每个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个性和创造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劳动产品、全体社会成员能参与民主管理的理想社会。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以实现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劳动人民共享社会财富、劳动人民共同参与管理的“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人民共创共享共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进了理论创新,回答了我国在由大国成为强国、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根本问题,即生产力发展上的人民创新活力问题,生产关系上的分配正义、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成果问题,上层建筑方面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实现了由以物为本向以人民为中心、由物质驱动向创新驱动、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国家主导体制向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和飞跃。“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也能整合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强调为人民服务,强调走群众路线,强调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然而有三个本质内容,就是激发人们创造活力、达至社会平衡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以解决“共创”问题,又要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还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使各个主体积极参与,以共同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简称“共治”。这三个本质内容,又与当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时常讲的“改革发展稳定”这一总问题紧密相关:激发人们创造动力活力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达至社会平衡和谐稳定讲的就是稳定问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这三个本质内容,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中也得到充分体现。邓小平同志找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形式,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内在要求每个人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即“共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意味着“共富”,也意味着“共享”发展成果。邓小平还强调要使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不断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在深层蕴含着人民共创、共享、共治的核心要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践上特别要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显然突出的是平衡和谐稳定,强调的是“共享”。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具有问题意识,针对我国创新动力活力不足、社会平衡和谐稳定也不够的实际问题,特别强调要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来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能够整合和统领当今各种社会意识,是最大公约数,也能较好地被民众认知、理解和认同。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思想僵化”。当今,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遭遇的问题主要是“思想分化”。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切实认真对待并着力解决思想分化问题,既要掌握管控分歧的智慧和策略,把人们的聪明才智凝聚到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上来;又要寻求最大公约数,这种最大公约数之一,就是“人民共创共享共治”。 “人民共创共享共治”之所以能整合各种社会意识,被民众所认同,是因为它体现出的“人民中心”和“公平正义”,人民都是共创共享共治的平等主体,公平正义既能激发人民的创新活力,有助于实现人民共享,还有利于使人民参与到国家、社会治理之中。当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统一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来。

  (注:本文的定位,是注重从学理上进行探讨进而分析问题、弄清问题的学术探讨性论文。)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