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作为眼下被讨论次数最多的经济术语之一,新常态一词首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11月9日在APEC演讲中,习近平系统地阐述了“新常态”,习近平“新常态”之论进一步成形。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速度层面看,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必然会换挡回落。

从劳动投入看,专家预测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步放缓。从资本投入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过去我国人口负担轻,可以维持高储蓄率,从而带来高投资,今后随着储蓄率的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也将放缓。而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也难以大幅提高。

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耗费资本、土地等要素较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较少依赖资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较低的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这些结构变迁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

从动力层面看,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时至今日,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

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说。

从风险层面看,风险显性化并非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削弱人们的投资信心,过去积累的楼市泡沫和风险就凸显了出来;在楼市下行预期下房地产企业会暂停购买新的土地,导致以土地财政为重要来源的地方财力紧张,地方债风险就会显现;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银行的相关贷款就会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中国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等,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60%以上。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有哪些风险?

通缩。通缩对整个经济的伤害是很大的,会抑制消费,抑制投资,对未来经济运行持续产生较大压力。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的状况。我们看到,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前,对于房贷政策,经过几年的限购后,央行出现了松动,房产市场的改革也在进行。

市场上的违约风险慢慢开始显性化。信托产品违约、联保联贷违约到目前不再是个案,债券市场上的违约风险也不断出现。要防止个别、局部、暂时的风险,变为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步入全方位多层次新常态,一些折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数据悄然发生了改变,加减之间,不乏新的亮点:

GDP增速下降 就业人数增加

7.4%,这是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的答卷,让很多人担忧就业人数会不会随之下降。

具有说服力的就业和收入数据一亮相,便消解了人们的担忧。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同比增长12万人;GDP增长、就业增长和就业率三个变量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相同的资金,投在工业、建筑业所产生的GDP所能创造的就业,远远小于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

工业制造业滑坡 生活环境趋好

截至今年7月,PPI连续29个月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出现大幅回落,我们却换来了更多的碧水蓝天。今年上半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能耗下降幅度为6年来之最。

能耗的降低一方面源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第三产业成为驱动经济的“新引擎”,经济增长正在逐渐摆脱环境污染的烙印。

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企业活力增加

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已达463项,其中多数关系投资创业。在简政放权尤其是工商登记改革的刺激下,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

财税方面,“营改增”试点以来至今年6月底,超过96%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全国已累计减税2679亿元;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额提高至3万元。

楼市进寒冬 股市初现暖阳

“房冷股热”,是今年以来很多投资者最直观的感受。不论是房价稳中有降、楼盘打折促销,还是市场交易低迷持续、房企资金吃紧,无不意味着以往依靠行政干预的楼市调控思路正在逐步退出。

与楼市陷入深度调整不同的是,A股市场一反此前低迷走势,回暖之声不绝于耳。在沪港通开闸、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热点的刺激下,投资者的交易热情重被点燃。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下调,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减反升。据IMF测算,2014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一组数据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共创价值、分享利益的成果:到2014年底,中国海外投资预计将达到1200亿美元,首次超过吸引外资的数量。预测显示,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累计将超过5亿人次。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带给亚太乃至全世界更多更好发展机遇。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分析说: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

 

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

厉以宁谈经济新常态:三大改革最重要

“新常态”是转入常态的经济,是相对于我国2003年后不正常的经济增长而言,他建议企业尤其要保持平常心。收入分配制度、国企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城镇化建设改革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而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重中之重。


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 马蔚华

马蔚华: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

经济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经济成长环境改变的背景下,企业家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跨越性发展、新型城镇化、中西部开发、企业走出去、技术变革和新兴业态等七个方面找到发展的新机会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

林毅夫:经济增速下滑非结构性原因

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18个季度下滑。这主要是国际大环境造成的,而不是因为中国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导致的。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更大。


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

姚景源:经济中高速增长 房价难反弹

中国逐渐告别这种粗放的经济模式,经济增速也会由高速转到中高速,过渡到高质量的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无论从潜在的增长力,还是诸多的基础性的条件,它还会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姚景源预测房价将不再反弹,房地产行业将进入理性的“新常态”。

中国将不再以过去的高速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经济改革与转型将是中国接下来为之努力的方向,我们正处于这样的一个时期,无需因为相对的降低而焦虑,保持“平常心”。新常态,新心态,摒弃以往的浮躁心态,增强信心,保持高质量、平衡、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C) 2000-201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