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随着A股开户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人民日报》的连续发文唱多,一个看似遥远的牛市仿佛正逐渐朝我们走来。
股指甩掉颓势“一拥而上”
7月22日,一根突如其来的中阳线冲破了长期盘整震荡的股市格局,却也使悲观无奈的投资者陷入更加迷惑不清的窘境,甚至有人喊出这是庄家在利用“沪港通”拉升股指趁机出货,股指很可能会下穿“建国线”1949点直至去年6月末的1850点。
7年的长熊使股民习惯了各种悲观看空,谁也不曾想到,一场接近300点的反击战竟由此拉开了序幕。9月初的放量六连阳使股指一鼓作气站上2300点,创下了自去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无数的新投资者涌入股市,沉寂许久的A股帐户也逐渐醒来,报纸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标题“中国大妈开始进场”。
“花开百朵,荣枯参半”
当人们还沉浸在大盘一路高歌猛进的喜悦当中之时,部分警惕的投资者发现,自己手中的股票并没有跟上大盘的“步伐”,甚至部分出现了亏损,于是“结构性牛市”这个词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板块轮动过快,热点涣散,无龙头行业领涨,政策面与经济面的不对应等等,人们发现自己无法快速跟上市场的节奏。于是投资者从沸腾的气氛中逐渐冷静下来,开始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看待大盘。
那么,到底如何在结构性牛市中抵御风险进而博取高收益呢?
紧抓绝对收益,看准潜力成长
结构性牛市的本质还是上涨,只不过加宽了振幅,拉长了整理期,而又没有稳定的龙头行业领涨。结合这几个特点我们可以梳理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策略。
第一,中期看多,紧盯大盘。政策面利好的连续出台似乎有意在抵消经济面弱势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结构性牛市的上涨趋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持有指数型基金,简单有力,直接分享牛市收益。
第二,优选成长,发掘价值。主动出击,优选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兴产业,低价低市盈率的传统行业,优质低估值蓝筹,以及适当发掘有潜力参与并购的股票等。那么,对于不具备如此选股能力的投资者而言,专注行业精选的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便成为首选。
第三,耐心持有,不被洗筹。连续拉升对于主力来说也是需要相当的成本的,因此,在筑盘期间必定会采用长时间盘整和突然下拉来打压持有者的耐心,进而获得廉价筹码,因此一个选好股的投资者所需要做的便是耐心持有。
无论熊牛,做市场的不跟随者
在中国股市运行的这二十多年间,经历过6124点的大牛,也经历过长达7年的长熊,风风雨雨,饱受诟病,或多或少也使A股的投资者变得犹犹豫豫、畏畏缩缩。
其实无论市场是否有效,无论市场是否自由,想要在与他人的博弈中胜出总是需要有自己的套路的,无论熊牛,只有不随波逐流,做市场的不跟随者才能跳出当局者迷的怪圈,成为股市中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