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宏观经济稳步复苏、流动性回归相对充裕格局,使得机构投资者对2010年的市场运行预期相对一致,即震荡将是指数的总体走势特征。但是,2010年存在较多的超预期可能,而这些因素一旦发挥作用,则可能导致机构对2010年市场“顶”和“底”的判断在某个时间段被显著突破。
震荡格局确定
2010年是中国经济回归常态的第一年,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在此阶段的表现看,这一年的资本市场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震荡特征。据海通证券统计,在1966年日本经济复苏后期的经济增长“正常化”阶段,东京证交所指数持续在105点至115点的窄幅区间内波动;在1986年期间中国台湾经济由此前的复苏回归“正常化”阶段,台湾加权指数持续在860点至1000点的窄幅区间内波动;1994年德国股市在同期德国经济回归“正常化”阶段,德国DAX指数持续在1960点至2260点的窄幅区间内波动。
就A股市场而言,从业绩和流动性角度得出的判断是:上述市场在经济正常化阶段初期出现的震荡走势,可能在2010年被A股复制。从业绩角度看,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预期可以为市场提供支撑。目前多数券商认为,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将因为宏观经济复苏、温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实现30%左右的同比增速。由此看,业绩推动力在2010年得以强化,而从历史经验看,业绩推动对应的市场运行特征一般是震荡向上的。从流动性看,除了一季度资金面相对宽松外,2010年大部分时间,A股市场的流动性将因为信贷投放的下降,以及实体经济的继续回暖而回归适度宽松格局。因此,从流动性对应估值的角度看,A股市场在2010年不具备估值大幅扩张的动能。安信证券指出,在盈利上升和流动性趋弱的年份里,资本市场一般难有优异表现。
“顶”和“底”
在震荡运行的预期下,研究机构对于今年指数高点和低点的预测也出现了惊人的一致。3000点和4000点,是众多机构给出的2010年沪综指运行的“顶”和“底”的均值。
2009年沪综指的高点出现在3500点附近,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机构的预测,那么今年大盘从去年高点计算只有上下500点的空间。这一预测的准确性面临以下两点因素的挑战:一方面,如此狭窄的震荡空间不符合A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另一方面,从市场行为的角度分析,一致预期变成一致出错的概率很大。因此,如果判断大盘向上突破4000点或向下跌破3000点这两件事情至少会有一件在今年发生,那么就需要关注有哪些超预期因素会出现,从而打破市场已经形成的一致预期。
由于业绩和流动性今年都处于回归常态的过程,超预期因素很可能体现在政策面的变动。一方面,今年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推出的预期比较强烈,一旦相关政策出台,那么始终找不到持续上涨动力的大盘蓝筹股将迎来真正的上涨契机。这其中的逻辑在于,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股指期货,都会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标的,而这些股票在市场中所占权重很大,他们因为配置性需求而引起的股价上涨,将给大盘上涨带来明显动力。
另一方面,去年全球经济体的定量宽松政策给未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随着经济复苏逐渐实现,通货膨胀成为政策主要关注点。对于中国来说,CPI已经于去年年底转正并将进入持续上行轨道,一旦农产品价格未来发生变动,或者输入性涨价力量增强,不排除CPI未来提前出现阶段性快速上行局面,而这就可能引起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提前实施,股市也就将因此承受较大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