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牧场到餐桌,在乳品企业的生命线上,奶源是起点和基点,也曾一度是国内乳品企业与国际乳业巨头的差距点。然而,随着蒙牛等国内乳品龙头企业引领推进的“洋牛化”和“牧场化”运动不断深化,往日的沟壑已经逐渐填平。
11月24日,来自澳大利亚的2958头纯种荷斯坦奶牛抵达了厦门东渡码头。这批特殊的海外来客将由专门的团队护送,运往蒙牛乳业集团所属的陕西省宝鸡市现代牧场,用于改良当地奶牛的品种。而就在半年之前,来自新西兰的1766头荷斯坦奶牛同样也是在厦门登陆,后被运往马鞍山现代牧业集团四川洪雅牧场,成为蒙牛乳业现代化大型牧场奶源的组成部分。
十年间究竟从海外引入了多少头优质奶牛,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因为从蒙牛创业之初就开始了海外优质奶牛的引进工作。”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蒙牛在内蒙、河北、四川等地参股、投资建成的万头牧场已经达到了11座。而在未来的几年内,蒙牛还将建设20-30座类似规模的现代化大型牧场,这一数据意味着蒙牛在今后几年内都将是业内第一大牧场奶源的持有者。
与此同时,根据荷兰合作银行近日公布的国际乳业排行,蒙牛位列19,不知不觉间已代表中国乳业首次跻身世界乳业20强。两条信息两相比照,令人不得不瞩目蒙牛在奶源建设和行业战略布局上的前瞻性。“全球化竞争的首要前提就是参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蒙牛一位负责人如此总结蒙牛的经验,而这也让许多分析人士对于蒙牛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的期待。
据乳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我国原奶供应缺口已达30%,自建牧场保证高质量的奶源稳定供应,攸关乳企成败。作为乳业龙头,蒙牛频频发力牧场建设,从而使来自现代化牧场原奶,占到蒙牛奶源的2/3,远高于国内30%的平均水平。在跻身全球20强之际,蒙牛牢牢掌控奶源这条“生命线”,并使其进一步接轨国际,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是蒙牛朝“全球乳业十强”目标迈出的更为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