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简短公告引发百事地震
6月9日,各大媒体纷纷刊发一则国家质检总局前天发布的对碳酸、果汁饮料产品质量抽查结果。作为一次例行抽查,其范围包括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产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达74.7%,总体来说相当乐观。
然而,在不合格产品中,一种不被大多数人熟悉的柠檬味汽水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为它是大名鼎鼎的“百事”牌,生产商是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尤其是国家质检总局还特别提醒儿童、孕妇和老人喝饮料时要“特别小心”。一时间,“百事”因其在中国太有名,而成为众矢之的。
国家质检总局的这则公告通过网络传播很快惊动了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司从上层到各部门负责人均为此事而行动起来,展开一场挽回“百事”品牌声誉的公关行动。
百事火速派人入川调查
9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络百事(中国)传播总监杨美虹时,她表示,这一天她一直在回应着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的询问。杨美虹表示,百事(中国)高层通过网络看到这一消息后,已于当日火速派人去四川调查取证。她说:“在调查结果出来以前,百事(中国)暂不对此事发表任何结论性观点。”
不过,杨美虹坚决地说,四川百事是百事(中国)的合作方,如果情况的确属实,百事(中国)将根据双方的有关合作条款向对方提出严正交涉。
杨美虹告诉记者,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该抽样产品二氧化碳不足,口感受到影响。她认为,百事(中国)尚不清楚国家质检总局是在什么地方抽取的样品,但由于温度的升高和储存时间的加长,造成饮料内二氧化碳的挥发是可能的。百事(中国)平时一直关注产品的质量检验,对于出现这样的结果,百事(中国)“表示非常遗憾”。
百事饮料包装有缺陷?
针对碳酸饮料有关质量技术方面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食品研究院质检中心的专家严新民。
严新民表示,碳酸饮料也叫汽水,“汽”指的就是二氧化碳。从专业角度来看,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增加口感,俗称“杀口”,一般饮料在开瓶的时候发出的响声就是二氧化碳喷发的声音,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起到防腐作用,增加碳酸饮料的保质期。如果碳酸饮料内的二氧化碳挥发并造成含量降低,将使产品的可消费性降低。
严新民认为,我国目前的碳酸饮料多采用PET包装,这种包装本身有一定缺陷,因为它无法避免饮料内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失和挥发。对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企业来说,除了改进包装材料和提高包装技术外,还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当地的消费环境适当缩短产品的保质期。
相关说法
“质检事件”可能引发 百事与四川百事重新结怨
据了解,百事(中国)和四川百事之间一直存在着解不清的恩恩怨怨。此次四川百事一瓶柠檬味汽水给“百事”品牌丢了脸,可能再度引发双方的新冲突。
据知情人透露,目前百事可乐在中国已经拥有灌装厂16家,其中北京、长春等10家百事厂基本上控制在百事(中国)的手里,而上海、四川等4家百事厂基本不受百事(中国)控制,甚至时而抗命不遵。在四川百事,中方持股73%,百事只占27%,居于小股东地位。双方当时在合同中约定,由中方控股,中方管理。
据了解,百事(中国)与四川百事之间的矛盾起源于对于产品销售的分歧:据分析,百事(中国)在百事四川在浓缩液上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分红利润的3-4倍,更钟情于浓缩液的利润,因此百事(中国)曾支持四川百事降低售价,实行薄利多销,销售出更多的百事可乐,从浓缩液中赚取的利润就更多;而对于中方控股的四川百事来说,如果不能从卖出的百事可乐中赚钱,中方大股东就没有任何回报。于是,对利益的不同追逐使百事(中国)和四川百事一直处于非常微妙的关系,而双方争斗的焦点就在碳酸饮料的销售利润上。
记者从北京有关超市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已经看到了媒体刊登的国家质检局的这则公告,并对百事碳酸饮料普遍产生了怀疑。而据一些渠道人员介绍,这条公告也会在四川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百事在四川的销售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看来,已经在去年就公开化的百事(中国)和四川百事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会因为这则公告再次走到一个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