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经过8年的风雨,本月初中国保监会终于批准了首家民营保险公司———民生人寿开业。在民生人寿的背后,浮现出新希望、海鑫钢铁、汇仁集团等一大批著名民营企业的身影,业内人士指出,继证券、银行之后,另一个金融的重要领域成为民间资本逐鹿的战场。
据悉,民生人寿注册资本为8.3亿元,民营资本高达80%以上,外资参股方是新加坡联邦亚洲公司,参股比例为5%。
作为民生人寿的孪生兄弟,同是民营资本背景的民生银行体会到了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酸甜苦辣。广州市分行行长刘泯棠表示,民营机构在市场竞争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是歧视与顾客的信任程度不够,而信用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所以预计民生人寿在起步阶段会很艰难。
刘泯棠进一步解释,民营金融机构遇到的歧视很多来自政府,例如前年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发文规定事业单位的资金必须存到国有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数来数去,国内所有的银行就民生不符合条件。而客户对于民营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不够主要是长时间形成的消费心理,很多客户始终认为只有“国字号”才是没有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变大家的看法。
同时,刘泯棠认为民营金融机构的优势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较强。像民生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是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这样做可以大大降低政策上的成本,例如违规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而且民营企业的人力成本会明显低于国有企业。
对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中山大学保险系主任申曙光教授表示了另一种担心。他认为,保险业是一个大规模长期投入稳定发展的行业,盈利期比较长,根据国际经验,一般要5-7年。如果民营资本是抱着追逐短期利益的目的进入,很容易在不能如愿以偿时便抽身撤出,这将会大大伤了保险公司的元气。
在民生人寿的股东中,有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江西汇仁集团、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近年来,这些民营企业屡屡在各大金融机构的股东名单中露脸。
现在,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甚至金融业已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国家也持鼓励态度。这无论对保险业本身,还是民营资本都意味着很多机会。因此,目前很多民营资本是同时进入银行和保险两个领域的。
但是这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在两者间进行资金流的操作。如果监管不力,很容易打破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框架。实际上很多民营集团已经同时涉足了保险、银行和证券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