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自大盘3月11日进入窄幅调整以来,4只银行股表现格外坚挺,带动了市场人气,对大盘维持盘局功不可没,本周四更成为反弹的中坚力量。其中,刚刚发行上市可转债的民生银行,作为本轮“领头羊”,这一阶段最高涨幅达16.37%。而这一优异表现,恰恰是在传言华夏银行将要发行、招商银行4.298亿配售股将于4月9日上市前出现的。主力资金知难而上,逆势运作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什么理由,能说服自己作出投资决策进而吸引市场“热钱”跟风呢?
可以简单作出的判断是,银行股的良好表现决不是单纯在为华夏及招行的发行、上市而吹吹打打、哄托气氛,敢于运作银行股这样权重高、大市值板块的资金,应为市场主流资金,且运作时间至少在中线以上。
机构试探性建仓
某信托公司投资经理说:“我们公司近几日在银行股上一直在试探性建仓。在3月初中国联通走软以后,我们判断下一个热点板块应该是银行股,于是便开始陆续逢低买进。公司原本计划在4月9日前先建1000万股的基本仓位,待华夏银行发行和招行配售股上市等短期利空兑现后,再加大吸筹力度。但温总理3月18日在答记者问中多次提到银行业的发展,显示出积极的政策支持取向,19日4只银行股都拉出大阳线,这把我们的建仓计划全打乱了,目前我们只抢到了200万股的货。在周四大盘反弹中,银行股又成为领头羊,场外资金抢筹动作十分迅猛。看来如果要完成原计划的仓位,持股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了。”
深圳一知名投资公司的老总在电话中诉苦:“买不到啊,你别看银行股每天成交量都挺大的,但要多买点便宜货还真是不容易,我们总不能现在就大规模往上打吧?毕竟4月9日前后,银行股还可能会有一哆嗦吧?但到那时,又有可能变成利空出尽成利多,到时也未必能抢到多少低价筹码。”据他了解,还有一些实力不在他们公司之下的机构也在陆续低吸,“我们几家机构都是老相识了,都很熟。看着哥几个纷纷磨刀霍霍,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架势,心里真是又担心又高兴。担心的是这样一来我们不会买到太多便宜货了,但大家伙儿的想法一致,后市该板块的涨升空间也会更大些。”
由于招行与中国联通的配售股几乎同时上市,按本周两股的收盘价计算,当日上市流通市值估计在94.2亿元左右,这使得4月9日这一天已成“利空明朗化”,与其说届时大盘会跌到什么点位,倒不如说有更多的投资者把这一天看作是新的行情的开始。从目前掌握的有关信息看,近几个月内已不可能有这么集中、这么巨大的扩容压力出现。
吸引热钱原因何在
不少机构认为,近几年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向好,为银行股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这也是他们看好银行股后市表现的最根本原因。
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银行业问题,主要内容大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较多,这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按照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达到25%左右。
其中,损失资产占相当大的比例;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需要有政策的扶持,包括补充资本金和剥离不良资产,但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建立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创造条件实行股份制;随着监管的加强,中国金融市场所有制形式势必会多样化,但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并特别提到,国内已经有了以民间资本为主的股份制银行,比如民生银行。除不良资产外,支持四大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对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予以肯定,显示出积极的政策取向。4家银行股在总理讲话后迈开了向上攀升的坚实步伐。
世纪证券研究员李文认为,银行经营环境的日趋良好,主要表现在:1、存贷款高速增长为银行扩张业务提供了良机。1998年以来,国内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由于中央银行预期2003年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增幅仍维持在16%这样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估计2003年银行业的资产也将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2、存贷差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国内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尽管2002年2月以后的利差低于1999年6月至2002年2月的水平,但仍然比1999年6月之前高出很多,目前的利差维持在近8年来的次高水平上。3、从2001年开始,营业税税率连续3年下调,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2003年的税率为5%,即从2000年的8%调整为5%。营业税税率的降低对银行股的业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民生银行发布的资料预计2001年公司的经营收益有可能因此而提高2.8%左右。2002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营业税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少支出营业税4779万元,增加税后利润3202万元。浦发银行2001年发布的公告是,预计2001年公司经营收益提高近3%。招商银行2002年中报预计,2002年上半年减少营业税金支出约3750万元。从以上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银行股展开强势行情的理由还是很充分的。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杨青丽认为:"从大盘走势上看,银行股的表现可认为是板块轮动;从行业上分析,新一届政府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为银行股的提速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这也与主流资金在今年的行情中,注重从宏观经济的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上把握热点的运作思路相符。据了解,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不久也将公布,这将极大地推动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日前招商受托理财计划的推出,在市场上引起了较大轰动,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银行业加大中间业务的开展力度,努力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决心很大,信心十足。该计划如能顺利实施,其对市场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后市能走多高
银行股的"雄起",让投资者又看到了后市的希望。一些投资者也开始用种种技术分析手段来测算银行股能走多高。其实,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用一券商人士的话说:"不光是在我国,在其他一些主要股市上,银行股的地位和对市场的影响力都是显而易见的,自然而然会被大机构长线战略性持有。比较其短线波动,我们更看重它们在相对长阶段内的成长性。尤其在现阶段,银行股的领涨性和抗跌性都令人满意,我们怎么能不心动呢?至于能走多高走多久,是否长线短作,那都是市场合力作用的结果,现在哪能说得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