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近日举行的上海乳制品展示会上传来消息,从1995年起,雀巢、达能、帕马拉特等国外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已全部进入。有关专家预测,5年以后国内99%的乳品企业可能都要面临生存危机,能存活下来的不到10家左右。
据了解,我国目前奶加工企业有1500余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12家;去年销售15亿元的国内乳业“龙头老大”内蒙古伊利,与世界乳业排位第一的瑞士“雀巢”年销售133亿美元相比,差距甚远。近年国内乳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时掩盖乳业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现实。不论规模大小、管理好坏,奶品厂的日子大都过得滋润富足。
但伊利集团总经理郑俊怀则预言,到2005年左右中国乳品市场将被基本分割完毕,如果我们在这轮分割中不能占到大份额,以后就很难挤到中国乳品业的前列了。
面临挑战,国内一些乳业巨头已经奋起直追。1999年以来,伊利集团筹集资金4.2亿元对乳品生产技术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中心。光明、卫岗、三元、蒙牛等乳业公司都已展开技术升级和营销攻势,做大自身品牌。南京卫岗牛奶送到南京周边、上海和浙江,上海光明牛奶送到南京和江苏其它地方,并在内蒙古等地建立了乳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