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司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上半年医药行业景气调查表明:1~6月份,我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5.8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从整体看,我国医药行业呈现稳中有升势头,但从目前已经公布2001年中报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医药行业业绩分化明显。
中报涨跌互现
在整个医药行业保持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却是涨跌互现。从板块上来讲,医药类公司仍维持着生物医药和中药的平均盈利水平高于化学制药的格局,重组为医药企业的公司业绩比2000年有大幅上升,而今年新上市的医药类新股也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从今年中报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医药类公司业绩分化突出表现在公司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否强大。产品结构老化的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如浙江医药(600216)、天方药业(600253)、华北制药(600812),以及通化金马(0766)、通化东宝(600867)等一些中药类上市公司的中报都不尽理想;而恒瑞医药(600276)等新药开发能力强、投入研发强度大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有很好增长。海王生物(0078)今年在大力推出主打的海王金樽、银得菲、银杏叶片等产品之后,业绩也呈现骄人增长。2001年上半年,该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7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60%,超过去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9.18%,主营业务利润189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94%,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3.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78.56%。该公司董秘冯家信表示,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主要是2001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已经公布中报的公司中,医药商业流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下滑,且幅度很大,如南京医药(600713)、浙江震元(0705)和华东医药(0963)。南京医药业绩降低幅度达20%,而华东医药虽然没有明显下滑,但也无任何增长;同属于商业流通类公司的上海医药(600849)目前尽管还没有公布中报,但从相关情况看,该公司业绩不会太理想。
另外,重组类医药公司的加速扩张使得这类公司业绩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非简单合并报表类的公司。在这些重组类公司中,复星实业(600196)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0.308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45%;净利润实现903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36%,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该公司只是简单合并报表,资源并没有有效整合,因此,该公司今后面临的风险将会加大。与复星实业不同的是,双鹤药业(600062)、同仁堂(600085)这两家公司今年上半年都在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不断整合、重组,扩大营销网络,并且都相应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为这批公司的长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政策影响成主流文化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国家宏观政策不断向好的影响下,医药类公司今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兴业证券研发中心专门研究医药类公司的研究员王品表示,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将是影响医药类上市公司的主导因素。
由于抗生素类药品已经持续降价,这类药品的降价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产品价格的波动将不会再对生产抗生素类药品的公司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中药类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很强,其产品的价格定价也较高,利润丰厚,因此,今后很有可能对中药类产品也进行降价,此举将会使得中药类公司业绩在今后年度里不断下降。
王品分析认为,国家通过价格手段调整行业结构对医药商业流通类上市公司影响很大。在降价因素的主导下,这些公司的销售均呈下降趋势,即使利润比率没有很大波动,利润额也在不同程度的减少;不过,此类公司中如双鹤药业等,通过重组和整合的方式,不断优化自身,仍然能够使公司越来越强大。在对药品划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后对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方面,王品表示,分类的影响近期难以产生效果,但从长期看,努力开拓非处方药市场的公司将从分类中受益,如哈药集团(600664)、太太药业(600380)、海王生物等。
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医疗消费总水平保持在15%左右,而以往基本上都在20%以上。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对医药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由于统一招标采购,竞争将更为激烈,产品大众化的公司所受冲击的影响将非常深远,不过,有些公司也能从中受益,如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大型企业和产品具有独特优势的公司,生产眼科用药的潜江制药(600568),利用区域资源特有优势生产天然药物的云南白药(0538)、昆明制药(60042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