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住房供应短缺时代基本结束,截止去年底,全国城镇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二十点五平方米,农村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二十三点七平方米。
这是中国建设部外事司司长李先逵于8月27日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一届中日建筑住宅交流会上宣布的。
据李先逵介绍,“九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供应、分配制度,停止了实物分房,初步实现了由实物分配到货币分配的转换,使不同收入的家庭有了相应价格的住房;先后调整了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对房地产交易中所涉及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给予了相应的减免优惠,并积极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使近七千万名职工加入了此行列,归集住房公积金两千四百一十九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百七十七亿元,圆了千万人的住房梦。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广个人购房按揭等促进住房消费的金融政策,增强了购房者的信心和决心,使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已成为商品房消费的主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二十二万多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近十九万平方米,占全部销售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二;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十八万多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的面积达十六万多平方米,占百分之八十九。
李先逵说,中国目前各地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参与房地产开发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全国城镇住宅建设投资达到了二点二万亿元,每年平均投资达四千四百亿元;城镇住宅竣工面积二十三点八亿平方米,比“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多出了十亿多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了二十点五平方米;农村住宅的数量和质量均迅速提高,年均住宅竣工面积达到六点五亿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二十三点七平方米;住宅建设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另外,住房二级市场日趋活跃也是人均住房面积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沈建忠说,中国住房供应短缺时代基本结束,还标志着中国城乡居民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