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们今天以十分惋惜的心情,向建材行业的读者介绍山西晋牌水泥集团(原山西水泥厂)落入困境的情况。
山西晋牌水泥集团先后用了10多年的时间,花费了累计总和近16亿元的资金,建设了一条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其中,建设工程决算9.63亿元,加上贷款利息5.13亿元、汇兑损失8638万元、试生产净亏损2430万元,工程验收后,企业负债总额为15.8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65%。
对于建材行业稍微熟悉情况的人可以粗略地计算一下:按照晋牌水泥集团这条生产线的设计生产能力,一年可以生产原525号水泥75万吨。按一吨水泥赚50元考虑,一年只有3750万元;即使是卖一吨水泥,赚100元,一年也只有7500万元利润。而16亿元的负债,如果按年息7%计算,也要1.12亿元利息。即便是这里将利润视为净利润,去掉各种税费,每年财务仍要亏损三四千万元。简单粗略的分析和现实的结论是这家企业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财务问题不解决,企业绝无翻身之望。
晋牌水泥集团的遭遇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悲剧。它以十分惨痛的代价告诉我们:花钱买不来中国水泥工业现代化。晋牌水泥项目采用的是引进生产工艺和主机设备。由于进口设备价格昂贵,造成投资总额居高不下,投入产出失衡,因此企业建设过程中就形成了资不抵债的破产局面。当然,我国水泥工业的引进项目也有个别成功的,投入产出的效果十分理想,但绝大多数的项目都遇到了财务负担过重的问题,如果不是得到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兼并等优惠政策的支持,这些企业到今天也难于从亏损的泥潭中脱身。
晋牌水泥项目从反面验证了原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低投资、国产化”的发展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是中国水泥工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通过技术攻关实现新型干法水泥装备国产化后,即为低投资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以安徽海螺集团、天津水泥设计院、南京水泥设计院、成都水泥设计院和吉林亚泰水泥集团、济南建材集团(山东水泥厂)等一批建材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线的总投资逐步降低,从2.6亿元降到1.9亿元,甚至现在已有企业提出降到1.6亿元的目标。也就是说,用山西晋牌水泥生产线的1/10的投入即能够完成同样甚至更好的产出。这样的发展道路途径才是正确的。
晋牌水泥的教训还告诉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纵观近年来建材行业的建设项目诙谐地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明媒正娶”的项目表现不一定好,“私定终身”常常是花好月圆。晋牌水泥项目是层层报批,经过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建设的工程,结果如何呢?“根正苗红”的项目经不住市场风雨的考验。而一些创造条件先干后批的项目却为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事业开拓了道路。这里这样讲,并不是说要忽视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而是说我们不应该再做那些“这边竣工投产、那边项目批准书刚到”的笑话了。我们应该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统帅思想,作为衡量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工作来推动建材工业的发展,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来思考处理问题。
晋牌水泥项目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绝笔。今后中国水泥工业中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项目了。我们今天总结晋牌水泥的教训不是要追究责任,而是为行业的发展提出警示。同时,也是为晋牌水泥集团摘去亏损的枷锁、重新创业进行有益的探讨,毕竟这个现代化的水泥厂已经建成了,如何让它发挥好作用,仍是一篇大文章,希望在各方面支持协助下能够开辟一条中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