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山东省着力构建经济结构转换新平台,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日益壮大;海尔、海信、浪潮等一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纵横市场。全省经济发展进入适度增长空间。
据山东省省长李春亭介绍,从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山东各季度间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10%--11%之间,山东迎来了多点并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上半年,山东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80亿元,同比增长10.3%,工业实现利税总额居全国之首。
几年前,山东面临着高耗低效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升级换代的严重挑战。 在市场需求不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压力下,山东省调整思路,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搭建山东经济结构转换的新平台,再造山东经济发展新优势。
突出特色,各唱各的拿手戏,对有限资源进行再配置,是山东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到日照,仿佛走入了“大学城”,“北大产学研居日照基地”、“清华科技园日照研发基地”等“大学科技园”掩映在绿树红瓦中。日照市代市长李兆前说:“抢打大学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正是日照人构建经济结构转换新平台的佳作。”观青岛,有三多:名牌多、强势企业多、知名企业家多。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青岛双星等5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大企业,不断整合着青岛甚至整个山东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使经济结构走向深层次优化。看烟台,一个个不显眼的配角企业成了大气候。国产电视机的关键部件电子网目板近一半是烟台制造的。还有全国最大商贸批发城之一的临沂批发城、全国十大软件园之一的齐鲁软件园等,都成为各地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力发动机。
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进步是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又一枢纽工程。近几年,山东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资达2660亿元,主要生产企业近一半的生产设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山东纺织、造纸、机械、化工、农机等“夕阳产业”经过调整青春焕发,上半年经济效益步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山东电子信息产业从过去排不上号,一举成为山东工业系统的老大,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过去的第8位升到第3位。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实现利润超过了许多传统产业。今年前7个月,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均保持在30%以上,成为山东最富活力、最富潜力的发展领域。
山东省坚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让大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唱主角。海尔集团不仅兼并和重组了国内30多家企业,带动百家相关配件企业,而且在美国、西欧等海外建立了7个工业园、10家工厂。青岛啤酒快速发展,目前已收购和控股企业38家,使这个民族品牌大放异彩。与此同时,海信集团、山东电力集团等大企业纷纷进军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有力地改变了山东产业结构的构成。